家有宝宝网

孩子吃藥指南-如何讓孩子輕鬆吃藥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輕鬆地讓孩子吃藥呢?生病需要服藥,但喂孩子吃藥是個大難題。每次喂藥時孩子總哭得很凶,不願意服藥,爸爸媽媽們只好強硬灌藥。結果灌進去的藥要麼被孩子吐出來,要麼嗆得厲害,有時還嗆得小臉都變色了,險情重重。那麼如何輕鬆地讓孩子吃藥呢?下面小編給您介紹讓孩子輕鬆吃藥的技巧。

孩子病了總得吃藥,可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喂孩子吃藥簡直是一個夢魘,往往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孩子哭得聲嘶力竭,仍然沒能“完成任務”。其實,現在大部分兒童用藥都是顆粒或水劑,並不算難吃,關鍵是大人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同時注意別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一、 1歲以內可使用喂藥器

專家說,現在廠家在生產兒童用藥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孩子們的特點,因此現在大部分兒童用藥都是沖劑或者水劑,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就加了糖來改善口感,“不像咱們小的時候,大人孩子都是一樣的藥,只不過分量有差別。”

因此,讓年齡在1歲以內的小寶寶順利把藥吃下去,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專家說,家長可以用小勺喂藥。“勺子的大小要根據寶寶的嘴巴來選擇,從嘴角伸進去,輕輕壓住寶寶的舌頭把藥喂下去。”專家說,這樣不容易引起嗆咳,寶寶也不會感到難受、恐懼。需要注意的是,喂藥之後不要馬上把勺子拿出來,而是要等藥咽下去了再拿出來,以免寶寶再把藥吐出來。

“用滴管給小寶寶喂藥最好,或者醫用的注射器,很多嬰兒用品店賣的喂藥器也可以。”專家說,但要注意,在使用注射器的時候一定要把針頭去掉,這一類的喂藥輔助器具一定要注意清潔,每次使用後煮沸消毒。“另外,在往寶寶嘴裡滴藥或噴藥的時候,不要一下噴得太多,也不要太深入寶寶的口腔,以免寶寶嗆咳或窒息。”

二、鼓勵大寶寶自己吃藥

寶寶到了會走會跑能說話的時候,也就是兩歲左右,多半已經可以跟父母進行溝通,也已經有了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這時候的寶寶不願意吃藥的時候,父母那可就費大勁了。拿咱們自己來說,誰沒有過被家長“捏著鼻子灌藥”的痛苦經歷?但這並不是好方法。吳金鳳說,捏著鼻子灌藥是不科學的做法。這時候寶寶一般會劇烈掙扎,容易引起嗆咳,藥也吞不下去,還容易讓寶寶產生恐懼或抗拒心理,給以後喂藥增加困難。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家長要跟寶寶講道理,或者用鼓勵的方法,讓寶寶自己把藥吃下去。”專家說。家長要耐心地和寶寶交流,用溫和的態度勸說,講明“吃藥才能治好病”的道理,讓寶寶覺得自己能把藥吃下去是一件很光榮、很勇敢的事。同時還可以適當給予糖果餅乾等小獎勵,這樣讓寶寶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由被動變主動,不再害怕吃藥。總之,寶寶在哭鬧的時候一定不能強行喂藥。

三、孩子吃藥嘔吐怎麼辦

孩子小時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只要是喂藥後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家長慣的,孩子不願意吃,吃藥就覺得噁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兌著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四、給寶寶喂藥也要講究姿勢和禁忌

要想讓寶寶順利把藥吃下去,喂藥的姿勢和手法也很重要。吳金鳳介紹,吃藥的時候,寶寶一定不能是平躺的姿勢,可以把寶寶抱起來或者讓寶寶半躺著,總之頭部要高於胃部,才能讓藥物順利咽下;給寶寶喂藥後可以輕輕捏捏雙頰,幫助寶寶吞咽。

兒童用藥中,也不可避免的有片劑。專家建議,這時候一定不能參照大人吃藥的方式——張口、放藥、喝水、吞咽來給寶寶喂藥。因為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引起嗆咳、嘔吐甚至藥片卡住呼吸道等緊急事件。“可以把藥片掰成幾片或碾碎,用溫水加糖水送服。”不管是什麼劑型的藥,都不可以用奶水或牛奶送服。因為奶中的成分可能會跟藥物成分發生化學作用,出現沉澱或結晶,影響藥物吸收。

五、吃藥要謹遵醫囑

所謂謹遵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說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了沒有藥效,加了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只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後半個小時嘔吐了也不用加。醫生若一次開了好幾種藥,只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後不能放太長時間。

如果寶寶還在哺乳期,服藥的時間最好是餵奶前或兩次哺乳之間喂,降低吐奶的幾率。保護呼吸道黏膜的藥物如化痰類藥物、止咳糖漿等,在吃完後半小時內不能喝水;治療寶寶拉肚子的思密達,更不能隨便用水送服,要嚴格按照說明上的濃度配比,以免影響藥效。

最後,要強調一點,除了退燒藥,不要把孩子的藥常備在家,小孩不舒服應該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