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應該避免哪些壞習慣_父母應該避免的壞習慣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應該避免哪些壞習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教育孩子時,家長可以用好5面鏡子,每一面鏡子都代表了一種教育準則,幫孩子開啟美好人生。那麼父母應該避免哪些壞習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一、父母壞行為影響寶寶成長

父母是寶寶生活中最親密,最直接的夥伴,父母在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對幼兒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家中情緒平和友善,待人接物謙虛禮貌,就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育;反之,如果父母經情緒惡劣,脾氣暴躁,吵架鬥嘴,就會使幼兒經常處於緊張和恐懼中,不利於孩子心理的發育。因此, 為了寶寶的成長,父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格外注意控制情緒,避免以下4種壞行為:

1、避免過於極端

有一些家長對事物的看法比較偏激,性格比較極端,在孩子面前也毫無顧忌地說些偏激的話。心理學家認為,家長的這種過激的語言和情緒也會影響孩子,使孩子的心理也偏向極端,這對孩子性格塑造和心理發育極為不利。

2、當面責駡批評他人

家長以為孩子年幼無知,在他們面前批評和責駡他人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實際上,這不但使一種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對幼兒健康成長有害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會讓孩子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讓孩子的心靈變得扭曲,使孩子懷疑家長的日常正規教育。

3、當孩子面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吵架動粗,或與他人的吵架動粗,都會使孩子心理感到緊張和恐懼。如果經常這樣,會讓孩子精神高度緊張,缺乏安全感。

4、表現頹廢情緒或抱怨生活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常表露出頹廢情緒,都會使孩子感觸到社會或生活的壓力,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懷疑生活或頹廢的生活態度可能就此形成,孩子就會過早地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壓力。

總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生活態度、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些影響寶寶成長的壞行為,父母一定要儘量避免。因此,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到你粗暴、消極的一面,要把溫暖、善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傳遞給孩子。只有這樣,為寶寶營造健康、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寶寶才能健康成長。

二、家庭教育的原則

1、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強迫

孩子雖然在各方面還尚未成熟,但簡單的道理是會明白的,不能過低估計孩子的理解水準。特別是在孩子犯無知之過時,更要求父母在責駡之余,給孩子講清道理,使之知錯,並有所改。不講明道理的強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裡不服氣。

2、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責難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來是無聊的事,可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伴之而來的不同階段的遊戲活動, 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來評估孩子的“創作水準”,更不能粗暴地干涉與阻止。如:孩子好玩彈球與跳牛皮筋,在父母的眼裡是無聊的,殊不知,這些“無聊” 之事,也曾經伴隨著父母們度過自己的孩提時代。

3、在教育上,宜啟發勿壓制

孩子對世界特別好奇,他們的追問有時會抵得上“十萬個為什麼”。而對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應該感到高興,不可視之厭煩,處處壓制,那樣會磨滅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正確的教育方法應該是採取啟發的方式,盡自己所知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