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麼讓寶寶學會生活_如何讓寶寶學會生活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讓寶寶學會生活?孩子的家長總是會無意的忽略一些東西,家長可能還感覺不到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其實這在孩子心裡一定是埋下了禍根。那麼,怎麼讓寶寶學會生活?

孩子的家長總是會無意的忽略一些東西,家長可能還感覺不到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其實這在孩子心裡一定是埋下了禍根。比如孩子的生活問題。讓孩子學會生活。這是每個家長必須的任務。但是實際怎麼操作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一定知道的。

孩子是在交流中學會生活的,是在交流中成長和發展的。一兩個月的時候,寶寶喜歡看到媽媽的笑臉,喜歡聽媽媽的聲音,還特別喜歡媽媽溫暖的大手在自己身上溫柔地撫摩,這時候他得到的不僅是感官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吸收到了媽媽濃濃的愛意。

三四個月以後,他們開始主動招呼家長來陪伴,請求你幫他翻身,拉他坐起來,抱他到戶外去,寶寶還特別喜歡咿咿呀呀地跟家長對話,也喜歡專注地聽大人在談論什麼,這段時期寶寶逐漸體會到了運動的快樂,也增長了交流的能力。再大一些,他們開始嘗試獨自玩耍,但同時需要家長做觀眾,成功的時候希望得到誇獎,遇到困難也很願意請大人做個示範再來模仿,這時候他已經開始主動研究和探索這個世界,也在體會相互鼓勵和學習的方法。

一歲多後寶寶真正能夠獨自遊戲了,一點點學著自己照顧自己,還特別喜歡幫助大人做些事情,也經常會主動提出問題,家長如果能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不僅會幫助寶寶增長才能,還能教會他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學習的欲望,這樣一年又一年孩子就慢慢地長成聰明懂事的少年了。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起初的發育測驗會很正常,但是後來就慢慢的差勁了。不合格了。就是因為孩子剛出生以後,媽媽還有時間經常陪同,一起玩耍,交流。而產假過後慢慢的對孩子就疏遠了,更多的可能是奶奶、姥姥帶著的。家長若是工作需要沒辦法,也要注意從自身過渡到母親的過程。讓孩子學會跟姥姥、奶奶交流之後再去工作。

寶寶多大可以自己吃飯

一般當寶寶10個月以後(有的寶寶可能還要早),他習慣於用勺子吃輔食時,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一個很好的時機。

過一段時間後,也許在1歲左右,寶寶可能就會用勺來挖碗裡的食物,並模仿大人把勺子裡的食物送到自己嘴裡,想自己“吃飯”,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

這時的寶寶很可能因此會把飯菜灑得一身一地.有的媽媽愛乾淨,也怕麻煩,不願意寶寶把一切弄得髒亂不堪,往往就生氣地制止寶寶這種行為,豈不知這樣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萌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認為吃飯就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與自己無關。

寶寶自己吃飯的好處

寶寶自己吃飯,是一種很複雜的活動,它要求寶寶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同時還伴隨著上半身多組肌肉的配合,這些協調與配合受大腦的指揮,所以說:自己吃飯是一種早期教育。當然寶寶自己吃飯還有利於培養寶寶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形成,對家庭及寶寶有利無弊。

另外,寶寶自己吃飯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從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過程來看,寶寶在一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願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願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擴展了寶寶的認知範圍,培養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寶寶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並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育正常的寶寶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寶寶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寶寶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寶寶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後更自信。即使寶寶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寶寶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寶寶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