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與孩子溝通_怎麼樣與孩子溝通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與孩子溝通?現在時代的腳步已經很難慢下來,年輕的父母每天忙於工作,一天之中只能抽出很少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這很不利於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那麼,如何與孩子溝通?

從小時候開始,家庭的教育就需要重視溝通交流的重要性。有很多家庭,孩子小時候也乖巧、對大人幾乎是言聽必從,但是長大後卻叛逆得很,什麼事都不讓大人插手,如此巨大的轉折自然讓父母大為光火,但又找不到癥結所在。

當我們把每天與孩子的交流當作一種習慣來養成時,就會成為一種無極限的親子溝通。家長總是覺得,我有權瞭解你的情況,你就應該向我彙報。小的時候也許還好辦,等孩子大一些,別說到青春期,小學時你就會被孩子剝奪質問的主動權,孩子根本不屑與你彙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以下這些場景:

媽媽接孩子回家,問寶寶今天在幼稚園都學了什麼。可孩子就是不說,好像什麼都沒有學一樣。當媽的心裡就比較忐忑,孩子究竟學會了什麼沒有呢?爸爸想問兒子最近有沒有和哪個小朋友打架,可兒子連頭都不抬,就在那裡玩他的奧特曼。

家長滿心盼望地問:乖乖,今天你表現好嗎,老師表揚你沒有呀?但小傢伙並不回答我們的提問。

父母下班回到家見到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瞭解孩子今天一天的所學所想甚至是老師的評價。但是,孩子不理我們,我們追問不出什麼具體資訊。再多說下去,好像就有點火藥的味道了——因為我們先把自己問著急了。

在我家裡,美美在小班的時候,也不是主動告訴我每天幼稚園裡的事情,那時她還小,我們更多的是在接她的時候從老師那裡瞭解,可晚上接孩子的時候,大人老師孩子都很匆忙,只能從一兩句話裡知道些許事情。於是,我開始了美美“彙報”能力的家庭建設和培養。

父母專門騰時間認真聽美美說。可以發現,這不但是語言能力的訓練,還是記憶能力和複述能力的鍛煉呢。這種交流的價值,相比教她什麼知識來說一點都不遜色。或者說,我不重視美美死記硬背的學習,況且美美幼稚園每天的教學非常豐富了,我更看重這種交流的習慣和技巧,這不僅對美美好,而且對我自己做母親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對孩子深入的瞭解,這樣才容易建立親密關係。如果你想對孩子有深入的瞭解,那麼和孩子之間養成的溝通習慣就尤其重要。溝通是兩個心靈的碰撞,在碰撞中,彼此的心意才能被對方感知。父母放棄了雙方的溝通,只會讓孩子自閉。

與孩子有效溝通八個方法

1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

有時當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時,八歲的女兒在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消息(不過,這種機率低於百分之一)。專家也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停下手邊所做的,但你可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

很多時候,孩子中不過想說你覺得不太要緊的事,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絕他們,當他們真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然地來找你談了。

2.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麼,千萬別笑他。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跟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身體語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

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5.別問一些太空洞的問題

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

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

6.瞭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支持。

7.每個孩子都需要與你單獨相處的時光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父親的吼叫聲。

8.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

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瞭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願意接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