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初春寶寶接種流感疫苗6問題

先前溫暖的天氣突然轉寒,體質虛弱、平時不注重衛生護理的嬰幼兒很容易患上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衣物傳播,傳染性較強,而且發病後會有持續高熱,明顯的頭痛、全身疼痛、極度乏力,還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一些威脅生命的併發症。而接種流感疫苗是很好的預防方法,但接種事項不注意也會危及孩子生命,所以家長為寶寶接種流感疫苗前應想好以下問題:

 

問題1:流感疫苗應該去哪兒接種、如何選擇、需要接種幾次、會不會產生副作用?

一般孩子出生時就會有一個接種證,接種地點在孩子戶口所在地的社區醫院預防保健科,如果沒有接種證則可以到防疫站門診進行接種。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流感疫苗時,要注意疫苗的類型是否適合孩子。流感疫苗有0.5毫升成人劑型和0.25毫升兒童劑型兩種。出生不滿6個月的孩子不能接種流感疫苗,6個月~35個月(三歲以下)兒童需要接種0.25毫升劑型疫苗,需要接種兩次,之間相隔4周時間。年齡超過3歲的孩子可以接種0.5毫升成人劑型。

兒童在接種疫苗之後要注意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著水。接種後一天之內要注意觀察孩子體征,少數孩子會有稍許不適,如接種部位短暫的輕微疼痛、紅腫等,還有少數孩子可能會出現低燒現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一般24小時之後會自然消失。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發燒、局部紅腫不消等現象,就需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問題2: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是?

一般來說,6個月以上的寶寶都可接種流感疫苗了。6個月至3歲的寶寶可接種兒童劑型的疫苗。要分兩次完成,首次注射1針,間隔4周後再注射第2針,每次注射0.25ml;3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接種成人劑型的疫苗,一次注射0.5ml。

由於地域的差異,南北方接種疫苗的時間也有所差別:北方寶寶接種疫苗最佳時間:每年的9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南方寶寶接種疫苗最佳時間是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2月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病毒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每年發生變異,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需重新接種。

問題3:哪些孩子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流感疫苗雖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如孩子有過敏史、癲癇等腦病病史或免疫缺陷症等就不能接種。另外,如果孩子正患有濕疹、疥瘡、發燒等病未痊癒,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急性傳染病等暫時也不能接種。對那些分兩次注射的3歲以下的兒童,假如第二次預約注射的時間正在生病,就要推遲注射,如果病程較長,就不要再注射第二針,先以治病為主。另外,前面提到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問題4:流感疫苗會不會也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有些人認為,流感只不過是“流行起來的感冒”,沒什麼了不起。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有著天壤之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達200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包括病毒、細菌等,更多的症狀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嚴重咳嗽,一般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也不會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種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別加以預防。

而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病毒某一種分型而採取的預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機體產生針對這一分型病毒的抗體。這種特殊抗體對普通細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無任何抵抗作用的。因此,兒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會得感冒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也是不科學的。

 

問題5:寶寶接種疫苗後需要怎樣護理?

現在兒童接種的疫苗都是非常安全的,不過兒童接種疫苗後都會發生一些反應,醫學上稱為“一般反應”,出現以下反應屬於正常情況,如局部疼痛、出現紅腫、有紅暈、發熱38攝氏度以上;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煩躁、不適甚至厭食、一過性腹瀉等情況。具體來看,接種麻疹疫苗後孩子出現發熱的幾率相對比接種其他疫苗要多;接種白百破三聯疫苗後孩子出現疼痛、紅腫、發燒甚至煩躁、面色差的情況也相對比較多;而接種卡介苗後孩子出現局部疼痛、紅腫甚至潰瘍、留疤的情況也相對比較多。

有關醫生提醒,如果孩子在接種疫苗後一兩天內出現上述一般反應都是正常的,家長也不必恐慌,孩子最多48小時後就能恢復正常。如果孩子在48小時後還有上述反應,就該帶孩子到接種單位就診了。

最後專家還提醒,有的家長在給孩子接種疫苗前簽知情同意書時總是不仔細閱讀,這也會增加孩子接種疫苗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一定要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瞭解疫苗的不良反應、適應證和禁忌症,並如實告知醫生孩子的身體狀況、撫養狀況,包括是否有過敏史等。

孩子接種疫苗後要牢記一些注意事項,如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前後40分鐘不能給孩子喝熱水、熱奶,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孩子接種4小時後再給孩子喂母乳。接種所有疫苗後24小時內不要給孩子洗澡,接種部位儘量不要碰水。此外,還要給孩子多喝水,勤測體溫,讓孩子少活動,並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和睡眠情況。

 

問題6:在流感治療上,家長要注意哪些誤區?

在流感治療上,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存在著不小的誤區。

誤區1: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一旦接種了流感疫苗就可以避免感冒,或至少感冒要比以前減少,這種觀點其實不正確。事實上,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行性☆禁☆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禁☆感冒的發生,只能起到緩解普通性☆禁☆感冒症狀、縮短感冒週期等作用。所以,不能因為接種疫苗之後還是感冒了,就認為疫苗效果很差。

誤區2:另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接種過流感疫苗,就可以一輩子高枕無憂了。事實上,因為疫苗配方是在對當年流行病毒毒株預測的基礎上製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幾乎每年都發生變異,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

誤區3:誤用板藍根。很多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板藍根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又是中藥,沒有副作用,因此肆無忌憚地給孩子長期服用,借此預防流感。其實不妥。板藍根並非預防流感的良藥,而且服用不當會造成過敏及消化、造血系統等不良反應。

家長們應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預防流感。多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多補充維生素,胡蘿蔔、花椰菜、紅薯和土豆等都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在屋內灑一些稀釋了的食醋,能夠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平時督促孩子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本文授權PCkids發佈,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