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早教親子音樂都有什麼_早教親子音樂的好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早教親子音樂都有什麼?儘管很多父母工作忙碌,但依然要留出足夠的親子互動時間,幼兒早教音樂遊戲是值得推薦的方法之一,既簡單又有效,爸爸媽媽不妨收集一些實用的早教音樂遊戲,那麼,早教親子音樂都有什麼?

很多寶寶喜歡跟著音樂一起哼唱或搖擺身體,而且非常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據資料表明,伴隨輕柔舒緩的音樂對新生兒進行全身撫觸,有助於安慰其生理及神經的成長。

如果是媽媽本人哼唱則更好,由於媽媽的聲響具備安撫的作用,有助於親子間愛的傳遞。因而,媽媽無妨在新生兒時期就帶著孩子一起聽音樂、玩遊戲、隨著音樂律動,將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新生兒儘管不會哼唱音樂,但媽媽還是能夠和孩子玩音樂哦!唱首簡樸的手指謠,就是很棒的音樂道具了,媽媽配合兒歌和孩子玩手指遊戲。

沙鈴是一項很受小孩子喜愛的樂器,媽媽也能夠與孩子玩雞蛋沙鈴。即便言語才能尚未開展成熟,但寶寶能夠學著媽媽做一些簡單動作,比如裝作要讓孩子吃雞蛋,學著媽媽大口吃或是小口吃,藉此教育孩子辨識言語及指令的才能:嬰兒喜愛誇大的舉措,而配合媽媽豐富的表情,更能夠滿意孩子的模擬願望。

媽媽還可以跟著音樂的節拍來下指令,如:音樂響時身體隨著音樂搖晃,音樂停滯時就要停,媽媽會看到,要孩子在運動當中立刻停下來,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除了等音樂停之外,媽媽也以按暫停,讓孩子感觸忽然停滯的感覺。另外,媽媽也能夠多設計一些指令讓孩子照做,如此練習孩子的注重力、配合度及理解能力,及能夠練習寶寶自發性地控制本人,如:如何聽指令、配合他人等。

總結:

上面是一些早教親子音樂遊戲,不同的音樂,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的音樂經歷,因而倡議媽媽不要事前限制音樂的品種,多元音樂反而能夠刺激孩子全面發展。媽媽可以按照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抉擇音樂,對於穩定孩子的心情也有很大幫助,如:用餐時可播放古典音樂,睡覺時可選催眠曲,讓孩子感到像是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學齡前孩子音樂學習的三大類七階段

從出生到學齡前期,孩子吸收音樂、表達音樂的方式是不同的,戈登教授用“三大類七階段”來描述了寶寶孩子的不同類型,我們做父母的如果能有所瞭解,那麼在觀察和引導孩子時會有的放矢。

第一種類型叫“適應期”,其包含三個階段,從出生至2~4歲。

對於所聽到的音樂的反應從“以聽的方式吸收音樂”,到“隨意地發出聲音咿呀學語”,再到“開始有目的地給出反應(如唱一兩個音等)”。

第二種類型叫“模仿期”,其包含兩個階段,從2~4歲至3~5歲。

這時幼兒對所聽到的音樂的反應從“意識到自己所表達的音樂元素與外界的音樂不合(如律動時節奏不准,哼唱時跑調)”,到“較準確地模仿聽到的音高型或節奏型”。

第三種類型叫“同化期”,也包含兩個階段,從3~5歲至4~6歲。

孩子在這一類型中對音樂的反應從“意識到歌唱與呼吸、律動之間的協調性”到“唱歌時與呼吸、律動完全達到協調”。

小貼士:

音高型:由兩個或三個音組成,這些音高的組合體現出和絃的色彩。例如:sol, do 或sol, mi, do。就是我們小時候上音樂課時,老師讓我們熱嗓子唱的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