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有恐醫症怎麼辦_幫寶寶克服恐醫的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有恐醫症怎麼辦?害怕看醫生幾乎是所有寶寶的共同的心理,看見穿白大褂的醫生就會大哭大鬧,這就是恐醫症。寶寶有恐醫症怎麼辦呢?

核心提示:怕看醫生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歷或聽大人講過吃藥打針、化驗的痛苦所致。因此,成人平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瞭解生病看醫生、打針吃藥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方法,切忌拿類似“要是不乖,就帶你去醫院打針!”的說法嚇唬孩子,增加孩子對醫護人員的抗拒。

寶寶在成長中難免會出現生病的情況,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可是這往往卻是最大的難題。哭著喊著不願意去看醫生的寶寶,不僅讓爸爸媽媽心疼,還可能耽誤病情。那對於這些有恐醫症的寶寶們,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呢?

1、模擬看病,角色扮演

爸爸媽媽經常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那有沒有想過買一套關於醫療用品的玩具呢?其實爸爸媽媽們完全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醫生看病的玩具藥箱,裡面有常用的注射器、聽診器等。這樣平時在家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看病之類的遊戲了。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提出一些和看醫生有關係的問題。孩子就算回答不出來也是沒關係的,父母可以用一種自然的方式把答案說出來,無形中其實達到了科普醫療常識的目的。

在跟孩子模擬看病遊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孩子覺得看病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還能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醫療知識。在遊戲中,孩子瞭解並熟悉了看病的過程,見多了這樣的場面,下面真的看意醫生就不怕啦。

2、實話實說好商量

有的爸爸媽媽為了哄孩子去看病,往往會編造一個寶寶十分嚮往的地點,這樣等到時候寶寶發現到的是醫院,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反而更加不願意去看醫生。其實看醫生之前,父母最好對孩子實話實說,列舉一些他自己也能夠感覺到的正裝,告訴他看病能夠讓這些症狀很快消失。同時,這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去看醫生真的能夠好得很快。

3、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年齡畢竟還小,思想也比較單純,可以利用這一點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方面,這樣就能夠避免孩子自己不斷強化醫生的可怕性了。比如說帶上一兩件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孩子說話都可以。

大家在孩子那個階段,肯定都會有一個恐醫的經歷,無非是覺得看醫生是一件很“痛”的事情。那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弱化“痛”對孩子的影響力,以消除孩子恐醫的表現。

4、給孩子樹立一個勇敢的正面形象

如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願望,從而把看醫生的可怕,在心理上消除或降到從屬地位,然後及時地把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聯繫起來,用鼓勵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變為孩子自我表現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是能夠接受醫生治療的,也可以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

家長鎮靜,寶寶放鬆。孩子有病,全家人都很焦急,但依然要從容自信地安排好一切,父母的平和鎮靜,讓孩子放鬆。否則,家長的緊張慌亂不但容易丟三落四,不安的心情還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惶恐不安,另外,去醫院看醫生不必興師動眾,全家人前呼後擁,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為看醫生是了不得的大事。讓孩子感受到生病去看醫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對孩子強制性打針、吃藥,那麼更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加深對醫生的恐懼感。

5、給孩子立榜樣

在看醫生前或過程中可以在身邊找一些勇敢的正面形象,如“你看那哥哥多勇敢,沒有哭哦!”“人家看病,沒有人哭的,哭的不是好孩子”等等,在孩子心中立榜樣。

另外,父母還可以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或讓成人有聲有色地講述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的故事,前者可以讓他多瞭解看病的過程、看病的經過,後者可以讓孩子在心底裡有模仿英雄的衝動,勇敢起來。

兩者都可以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並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願望,從而將畏懼、抵抗的程度降低。父母也要及時鼓勵小孩,從而把孩子最初的模仿行為變為自我表現的行為。

在這些情況下,許多孩子是能夠接受醫生治療的,也可以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

孩子在心中形成了一種固有形象,醫生都是可怕的,打針都很疼。如果減輕或消除了這方面的恐懼,孩子就不會那麼抗拒看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