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教育孩子好好做人_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做人

養生之道網導讀:

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弱勢,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有發現其他人優勢,削弱孩子嫉妒、攀比之心,培養孩子溫和,友愛的心靈。教育孩子好好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伊始。下面來看看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做人?

教育的缺失來自于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等都是學自于父母,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為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孩子就算再聰明,他們也不會快樂,且等到孩子長大了,那種錯誤的觀念就很難扭轉過來了。

社會由一個個個體組成,個體要有正確的取向,如此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故而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總是一味的責罰他們,也要反省自身,看看是不是自己給孩子錯誤的引導了。

物質獎勵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許諾孩子只要有了好成績,就給孩子想要的物質獎勵,雖然這個方法短期之內可見效果,因為越小的孩子潛力越大,他們會願意為了一個變形金剛或是一些其他心儀的東西努力去達到父母的期望,但若是不是出於興趣而學習的東西,忘得也很快,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對,就會強化他們的功利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很好。金錢換來的效應是短期的,故而不建議父母用這種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考試考差沒有關係,但是要讓孩子明白,誠實比成績更重要,爸爸媽媽寧可你成績不好,但是一定要誠實誠信,這是做人的基本,孩子的心態要健康,有問題有煩惱要讓他們願意跟父母傾訴,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站在孩子對立面。

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弱勢,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有發現其他人優勢,削弱孩子嫉妒,攀比之心,培養孩子溫和,友愛的心靈。

教育孩子好好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伊始,有了優秀的品質懂得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家人的照顧,平和的心境)以及什麼是次要的(學習上的難題,生活中煩惱等),這樣子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

總結:做人是根本,德行操守是重中之重,好好做人才能夠不辜負美好的人生,孩子若是玫瑰,那麼父母就是那個播種的人,幫助孩子面對成長中的挫折,感受幸福和快樂,最終讓他們開出芬芳,過好人生。

孩子錯誤價值觀的源頭是父母,孩子對外界的判定也很大程度上依賴父母的觀念。如果父母追求物質和享樂,孩子多半也如此;如果家長從一開始灌輸給孩子的就是錯誤的觀念,那麼再糾正需要花更大的力氣,而且不一定能扭轉得過來。父母功利價值觀的源頭是社會,但社會就是由每一個個體組成,個體必須有正確的取向,社會才能健康的發展。所以,家長不要將責任都推在外界上,而應該更多地反省自我,尋求自我的完善。

“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願望都滿足,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父母這種教育方式是大錯特錯的。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呢?孩子讀書很認真,父母應瞭解孩子的動機。如果他是為了興趣而學,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或者抱著“父母在努力工作,我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的心態在學,那麼父母便可以放心了。但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是“我一定要考好,這樣爸螞才會給我獎勵”。這樣的話父母就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法了,金錢獎勵換來的常常是短期效應,一旦獎勵消失,正確行為也會消失。

而且,孩子如果為了錢而學習,就體會不到真實的學習樂趣,很難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價值觀也會出問題。孩子考試考差了,只要是真實成績,父母就應該鼓勵,因為誠實比成績更重要。孩子拿別人東西了,哪怕是很小的文具,父母也要懲罰,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這種錯誤比考試成績更加重視。孩子在背後議論同學,父母要用心聽,看看孩子究竟是怎樣看待問題的。如果孩子心態不健康,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讓他多看到同學(哪怕是所謂的差生)的長處,削弱孩子的嫉妒、虛榮、冷漠之心,培植孩子的謙卑、善良、友愛之心。

教導孩子好好做人,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務。世界十大首富之一、香港首富李嘉誠教育出了兩個優秀的兒子,他說:“在兒子小的時候,99%的教育是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使他們現在長大了,三分之二的教育也應該是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的教育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因為,做人是根本,德行是根本,好好做人是第一要務。”

因此,智慧家長要學著做個好的播種者,在孩子心田裡播下正確價值觀的種子,它自己就會生根發芽,指引孩子走向與人為善、與己為善的道路。具體說來,正確的價值觀至少包括以下“六顆心”:責任心、自信心、上進心、愛心、公德心(同理心)、感恩惜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