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過早教育好嗎_孩子過早教育好不好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過早教育好嗎?目前,在社會上有一種幼兒早期教育越早越好的傾向。但是孩子真的是越早教育越好嗎?孩子過早教育好嗎?下面養生之道小編就來介紹下吧。

目前,在社會上有一種幼兒早期教育越早越好的傾向。例如有位家長硬讓自己三歲半的孩子學完小學一年級的語言和算術教材,有位鋼琴教授者認為五歲學鋼琴已經太遲,有的家長抱怨自己兩歲的孩子不愛學習,只知道玩,強迫二至三歲的孩子背誦古詩者,更是大有人在。

的確,二三歲的孩子已初步掌握了與人交往的語言工具,行動也自如了,獨立性和求知欲不斷增長,感知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也正在迅速發展。這個年齡的孩子智力發育的潛力很大,並且有極大的可塑性,良好的教育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速度,這便給早期教育提供了可能。但至於早到什麼程度,則要有科學的分析,過早教育並不好。

從生理特點來看。兩到三歲的孩子雖然己經具有與成人數枯相等的骨骼和肌肉,但骨骼還沒有骨化,肌肉也未發育成熟。幼兒的大腦仍在發育中。因此,超負荷的教育會給它們的正常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從心理特點來分析,幼兒一般都具有強烈的遊戲性和興趣性,並且年齡越小越明顯。所以,對二三歲的孩子,採取強迫的方法讓他們學習,這種揠苗助長的方法顯然與他們的天性相違背。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來說,兒童心理發展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準備,後一階段又是前一階段的繼續。發展的速度和品質可以不同,但其順序絕不會顛倒,也不能跳躍。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a必須遵循這種連續性和階段性,不能顛倒了順序。有些三四歲的孩子,雖然能背出不少唐詩,但還不會穿衣、穿鞋,上]1,07所也要有大人的幫助。這正是父母的對兒童發育特點的無知造成的。

有些家長望子成才心切,帶二三歲的孩子到處投師,學鋼琴、學美術,甚至讓孩子大運動量地學舞蹈,這對幼兒骨骼、肌肉、大腦的發育都是不利的。就學鋼琴而言,不少有經驗的幼稚教育工作者認為,六歲前的兒童不必教他們學習指法及基木練習曲,只用兩手的食指擊鍵,彈一些活潑有趣的兒童樂曲片斷即可。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及熟悉鍵盤,培養對音樂及彈奏的興趣。興趣是促使人探索、追求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如果一開始就同時學習識譜、指法練習、熟悉鍵盤、兩手協調活動等,對一個未成熟的兒童來說,難度過大,超出了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負荷。於是,他們只好簡單地機械地多次重複,致使全身肌肉緊張疲勞,指、掌、腕和脊往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並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一般地說,過早教育會造成兩種類型的孩子:一種是由於家長強迫,孩子對學習感到厭煩,從此對學習再提不起興趣;第二種是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切識淺薄的“小大人”。在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總是和大人打交道,受大人的影響,常常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大人話。有的家長便認為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繼續給孩子加碼,不斷灌輸知識。這徉的孩子看上去似乎知道得很多,會說一些、背一些東西,舊他們並沒有真正地消化,不是掌握了真正的“知識”,弄不好就會對知識產生“厭食症”。

總之,在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過程中,必須結合孩子實際循序漸進。根據孩子發育的情況及個體差異,科學地進行早期教育,不可過早,當然也不能坐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