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心理懲罰寶寶好不好_心理懲罰寶寶的弊端

養生之道網導讀:

心理懲罰寶寶好不好?犯錯幾乎是寶寶的天性,每當寶寶犯錯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特別生氣,甚至會進行心亙懲罰。人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心理懲罰寶寶好不好呢?

幾乎100%的爸爸媽媽都對寶寶說過“狠話”,兒童專家認為這種行為比體罰的後果還要嚴重。“心理懲罰”對寶寶的傷害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懲罰”對寶寶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寶寶。每次寶寶調皮或犯錯誤時,爸爸媽媽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寶寶,讓寶寶因害怕而“就範”。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定,產生緊張、焦慮、抑鬱、敏感、膽小、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症狀。

對比中“抹煞”寶寶的努力。很多爸爸媽媽追求完美,忽視寶寶的努力,僅僅因為寶寶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不良影響: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寶寶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寶寶正確地評價自己,並失去信心。

誇張歪曲事實影響寶寶。爸爸媽媽往往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誇張的成分,“小事化大”。不良影響:長大後容易犯錯。爸爸媽媽對事實的歪曲和誇張會影響到寶寶的為人處世,為以後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偷竊及攻擊性行為等埋下禍根,寶寶長大後也容易犯錯。爸爸媽媽要成為寶寶的一面好鏡子。當寶寶不聽話或調皮搗蛋時,爸爸媽媽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寶寶心靈造成的創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爸爸媽媽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爸爸媽媽對事實的歪曲和誇張會影響到寶寶的為人處世,為以後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偷竊及攻擊性行為等埋下禍根,寶寶長大後也容易犯錯。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寶寶心靈造成的創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爸爸媽媽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懲罰寶寶的注意事項

1.冷處理,讓孩子體驗後果

溜溜總喜歡亂扔玩具。有一次,媽媽很生氣,已經瀕臨發怒的邊緣,可溜溜還纏著要陪他玩。媽媽靈機一動,借機說:“媽媽不能陪你玩,因為要收拾被你弄亂的房間。”說完,她便開始收拾屋子,不搭理溜溜的耍賴。過了一會,溜溜自己走進來,默默地幫媽媽一起收拾。其實,孩子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不懂事,只是控制能力差一點而已。冷處理的精髓在於把孩子當成人看,讓其自己體驗做錯事的後果,潛移默化地學會承擔責任,學著約束自己。

2.不當眾懲罰,留下尊嚴

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強,如果常在公共場所或親友、同學面前受罰,不僅可能失去自尊、自信,還可能破罐子破摔,成為“二皮臉”。像案例裡的王娣,就不妨把孩子拉到外面批評,或者回家再做適度懲罰。

3.換個角度,寓罰于學

爸爸給小川買了個會模仿動物叫聲的鬧鐘,小川愛不釋手。為了弄明白鬧鐘裡的秘密,他把鬧鐘拆開,卻裝不回去了。爸爸看到後平靜地說:“你可以試著自己把它修好,如果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小川不僅修好了鬧鐘,還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明白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道理。

4.懲罰有度,制定長遠目標

懲罰是一件需慎重對待的事。家長的懲罰要有度,比如用嚴肅的眼神審視,孩子往往就能明白父母的意思,並檢點自己的行為,也可採用取消孩子喜愛的活動、去某個角落單獨待會等非體罰形式。懲罰孩子還要有長遠目標,比如定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一旦越過底線就會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