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如何和孩子交流_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如何和孩子交流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父母如何和孩子交流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不理解,下面我們來看看。

別看小孩子年紀小,處世未深,有些時候大人的事情不一定能瞞的過孩子。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內容。父母們或許認為,他們在孩子面前成功地隱藏起了內心的擔憂和壓力,但美國心理協會11月9日公佈的一項報告卻顯示:他們在這方面並不高明。

今年8月,美國進行了一項網上調查,1136位年齡在8~17歲之間的孩子填寫了問卷。其中,91%的參與者表示自己可以發覺父母正面臨壓力,而這主要是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

對此,“父母們試圖保護孩子遠離壓力的干擾,但不妙的是,調查報告顯示孩子能看穿這一切。”

報告還顯示,有34%的受訪子女看到過父母大吼大叫,30%的孩子報告說父母在家中與他人發生過爭執,另有18%的孩子說父母過於忙碌,“沒有時間陪伴我”。

臨床心理學家表示贊同:“坦率地告訴孩子父母的處境的確更為明智。要傳達的關鍵資訊是‘我們正面臨著一些困難,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會共渡難關的’。”

在接受調查的孩子中,有32%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一直在為某些事感到壓力或憂慮”,而報告“從未”發現父母處於壓力之中的僅占6%。可見,對於察覺父母的情緒變化,孩子們確實相當敏感。

其實孩子有時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什麼都不懂。我們要學會與孩子互相交流。

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由於父母的態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洩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共同摸索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願意接受他,瞭解他和幫助他,當然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改正不良毛病。

2、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度很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最終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打出一個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二是打出一個窩囊廢,他見了誰都害怕。這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結果嗎?當然不是,所以還是要與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處,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與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對他有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無缺的標準,高出孩子實際年齡的尺度來要求孩子。否則,就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懼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麼他就會敬而遠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懷的。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他的意願,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憂愁,也才不會壓抑和膨脹。父母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覺,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給孩子的愛才能永遠不衰竭,成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為孩子心靈的永久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