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上學孩子需要做遊戲嗎_上學孩子做遊戲好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上學孩子需要做遊戲嗎?遊戲雖然已不再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但是並沒有消失,仍然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保留,許多陣地,遊戲在教育和教學中仍然是,要的。那麼,上學孩子需要做遊戲嗎?

特別要指出,遊戲對學習,對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有很大作用。

做遊戲是孩子模仿成人生活的一種方式,學齡前兒班在遊戲中曾當過爸爸、醫生、建築工人、消防隊員、機車司機、宇航員。在這些遊戲中.他是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是賓正的社會生活的參加者。然而,上了小學後,許多的父母認為此時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遊戲對他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應該做些更有益的事情。

別淘氣了,去學習功課吧!

還玩娃娃!你已經是大姑娘了

小學生常常聽到這種責備。但是,這種貴備是很不公正的。

“怎麼,孩子部已經8-9歲了,難道遊戲還是重要的事情?”

是的,只要孩子還玩遊戲,遊戲救確實是重要的事情!

遊戲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孩子的活動需要。這是一種特殊的加要:遊戲本身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使他高興。勞動能創造出某種東西來,學習能獲得知識,而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的某些重要的個性特點能長久保持下來。

不過,在小學階段,遊戲的內容和組織方式會有明顯的變化。

例如,一年級小學生愛玩“學校.遊戲:他們教娃娃、教小孩子、互相教,許多遊戲都反映了學校生活的情節。到二年級,這類遊戲就更豐富了。而三年級小學生對於把學校生活題材引進遊戲中已不感興趣。只玩那些使他們激動,能引起他們的積極興趣的遊戲在內容、形式和情節方面。

孩子年齡越大,獵人和鴨子、白熊、雙腳離地等遊戲就玩很越少,而排球、籃球、打棒遊戲、羽毛球等純體育遊戲就玩得越多,這些遊戲沒有情節,參加者要服從規則,規則由裁判監普執行。

如果說一年級小學生即使在簡單的遊戲中也不太會協調自己的動作,那麼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到三年級結束時,他們在體育運動遊戲中的動作就不僅更快更靈活,而且更協調了。孩子逐漸具有了在集體中行動,服從集體的能力。在這方面,遊戲對他們有很大幫助。

桌上遊戲與體育運動遊戲有區別,但是這種區別只涉及孩子在遊戲中行動的外部形式,遊戲的實質並沒有改變,各種形式的陀螺、飛盤、拼圖遊戲、檯球、兵形玩具、建築或機械部件,和跳棋、象棋、多米諾骨牌、海戰、益智遊戲一樣,都要求注意力集中,明確行動目的、對比結果、深思熟慮‘腦子裡想像行動直到行動完成,……這裡也表現了對競賽的興趣—與同學競賽、與難題較且,還同自己竟賽。

許多孩子還容歡劇院遊戲。他們借用石過的戲劇、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情節舉行即興表演。孩子在扮演劇中角色時,力求充分表現他所扮演的人物,從而積累他在現實生活中還沒有休驗過的一定的感受。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培養出許多與學習知識有關的好習的好個性,好經驗。特別是在孩子某些個性品質的形成上,沒有比多,加同齡夥伴的遊戲更有效的方法了。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採取遊戲方式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孩子們學習時的注意力,就是利用了孩子在遊戲中較高的接受能力。

玩耍什麼時候開始?

有時候,要清楚劃分玩耍和探索之間的界線是很困難的。比如:當一個寶寶反復地把玩具從她的高腳椅子上扔到地板上時,她是正在玩耍、想惹媽媽生氣,還是在嘗試重力呢?可能三種可能性都存在,但是,玩耍在孩子們的成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不應該低估任何活動中各種嬉戲的重要性。

事實上,基於如何定義玩耍,我認為:玩耍從寶寶差不多三個月的時候開始,這時寶寶會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嘗試擊打從她小床的風鈴上懸垂下來的物體,或者她會嘗試著抓自己的腳趾。這些看似無用的活動逐漸地形成手眼協調,並在寶寶的大腦中稱為“視覺皮層”和“動作皮層”之間產生新的聯繫。在大腦區域內的聯繫以及跨越大腦區域的聯繫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寶寶還會通過玩耍成為小物理學家,他們會發現:物體的重量、大小和形狀有什麼差別、當物體撞擊堅硬的表面時會怎樣發出聲響。花一些時間來觀察您的寶寶多麼集中注意力,為了抓取每一個新的物體多麼費力地不斷調整自己,而且請注意當她最後成功地抓到什麼東西(哪怕只有一瞬間)時她臉上的快樂表情。她從這種成功中得到的快樂會在她的大腦中釋放出一種被稱為多肽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帶來平靜和成功的感覺。……小院士“玩”出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