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麼提高孩子動手能力_如何提高孩子動手能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孩子動手能力是養成一切技能的基礎。並且這種基礎打好的還能夠同時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那麼,怎麼提高孩子動手能力?

孩子動手能力是養成一切技能的基礎。並且這種基礎打好的還能夠同時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著手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呢。我想有以下幾點值得參考。家長們可以以此為據,舉一反三。不要太過於局限。要掌握其中的內涵。

1、為孩子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比如,引導孩子自製玩具,讓孩子綜合運用折、剪、畫、編、紮、釘、粘等方法做科學小試驗,為孩子準備紙、布、線、膠水、木塊、磁鐵、各種小瓶、塑膠小管等用具。

2、指導孩子製作手工。父母可從教孩子玩折紙和剪貼開始,指導孩子製作手工。如,對2—3歲的孩子,可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3—4歲的孩子,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4—5歲的孩子,可學更複雜的剪貼和圖案,製作汽車、輪船、大炮、飛機、小鳥等。

3、開展各種動手操作活動。比如,用筷子夾玻璃球、撕紙屑做圖案等遊戲,這些遊戲不但孩子感興趣,同時能促進他的小肌肉發展。

4、給孩子提供各種材料。為孩子提供諸如積木、插塑、拼裝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時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廢紙讓他撕,買一些蠟筆教他畫,準備積木、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總之一個中心就是給足孩子動手的空間和條件,圍繞著這個中心一切形式都可以考慮,孩子天生就是喜好動手的,就看家長引導的水準怎麼樣了。讓孩子多多練習,多聽多看,多玩多練。最終一定能夠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能力很強的人。

如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利用遊戲激發興趣,培養孩子動手能力>>1-2歲寶寶該有哪些動手能力

寶寶的自理能力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長大後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朋友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有趣起來,讓寶寶喜歡玩培養自理能力的遊戲,在快樂中學會自理。

指導孩子做串珠、穿穿線板等遊戲也可指導孩子利用家庭中的廢舊物品做遊戲、如將用過的飲料瓶做成娃娃過家家,用掛曆紙折飛機、疊小船做開飛機、輪船的遊戲等等,便摸子認識到自已的小手很能幹,體會到動平的樂趣、強化孩子動手的欲望,養成愛動手的習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食物遊戲>>在玩中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

媽媽要讓寶寶從被動進食逐漸過渡到自己獨立吃飯。新生寶寶需要媽媽喂,媽媽可以讓寶寶先熟悉勺子,用勺子給寶寶喂水、喂輔食等。寶寶半歲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用手拿餅乾吃了。8個月的時候再讓寶寶學會自己拿勺子舀東西吃,媽媽可以先扶著寶寶拿勺子的手把食物送進寶寶嘴裡,再引導寶寶自己拿勺子吃東西。寶寶1歲的時候,可以讓寶寶練習坐在桌子旁吃飯,再大點可以教給他如何給食物剝皮,3歲時可以教寶寶使用筷子。

媽媽也要訓練寶寶學會自己用水杯喝水,在寶寶面前放一個小杯子。舉起杯子,媽媽假裝用杯子喝水,並說一些“好喝、好喝”或者“不錯、不錯”這樣的話語,引起寶寶的興趣,然後再把杯子放到寶寶嘴邊,也說同樣的話引誘寶寶去喝水。可以在託盤裡放一個杯子,看寶寶是否會自己玩這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