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手奶爸謹防患上“媽媽手”

“媽媽手”,顧名思義,是媽媽們常見疾病。但近年來隨著爸爸越來越多地參與育兒,“媽媽手”已不再是女性專屬的疾病,門診中患有“媽媽手”的男性比例愈來愈多,幾乎各占一半。那麼,何謂“媽媽手”?爸爸為何也有“媽媽手”?隨小兔一起來瞭解一下關於“媽媽手”的相關問題。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常見於產後女性及剛升格當祖母的女性,主要是由於照顧嬰兒時擠母乳、餵奶、洗澡、換衣服、洗尿布、洗奶瓶等工作,必需將手部虎口重複打開所致,因為過去這些工作主要是由女性來擔任,患者以女性為主,所以稱為“媽媽手”。

“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橈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病因是由於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因過度使用引發肌腱炎,導致局部疼痛無力,嚴重時發炎範圍會擴散至整個手臂,導致日常生活失能。

如何檢測“媽媽手”?

由於“媽媽手”的症狀是手腕部位常常有疼痛或無力感,因此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也可觀察有沒有“媽媽手”,如扭毛巾、拿碗、刷牙、使用剪刀等需要用到虎口的動作,若會引起疼痛,就要小心可能有“媽媽手”,建議至醫院診斷。“媽媽手”的治療原則以藥物及物理治療為主,配合適當的休息,通常數周即可痊癒。

“媽媽手”的危害

可別小看“媽媽手”的威力,雖然初期的症狀只有在手部虎口處有疼痛或無力感,但別忘了人體的肌肉很聰明,當你不當使用造成手局部肌肉發炎無法使力時,其它肌肉將代償出力,如果擱置不理,受傷發炎部位將會擴大到整個手部肌肉,引起前臂肌疼痛。不少男性患者來求診時,已經是整個前臂肌肉呈現疼痛的狀態。

男性為何也會有“媽媽手”?

男性會發生“媽媽手”的原因,大多與工作有關,門診也遇到不少新手爸爸來求診,因為近年來男性也逐漸分擔一部份照顧嬰兒的工作,導致出現“媽媽手”。

除新手爸爸外,廚師、司機、銀行職員、IT行業等,不分男性或女性,只要手部施力不當或無適當休息,都容易有“媽媽手”的問題。此外,門診中可以發現男性“媽媽手”患者,通常較女性“媽媽手”患者來得嚴重。原因並非是“媽媽手”的嚴重程度與性別有關,而是就診心態大不同!而這些理由不外乎是,面子問題,或是覺得沒什麼大問題,怎麼可能是“媽媽手”等等因素延誤治療,特別是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對於這種只是手部疼痛的問題,都千百般忍耐,總是等到痛的受不了才來就醫。

爸爸常見的職業病還有哪些?

爸爸常見的職業病,除了“媽媽手”外,肩頸酸痛、下背痛、五十肩等問題也是爸爸們容易有的職業後遺症。領育網提醒男性朋友們,在辛苦工作之餘,千萬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勿獨自忍耐身體不適,防止職業病纏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