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什麼情感需求_看懂寶寶需求的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有什麼情感需求?寶寶和成人一樣,也有煩惱和情緒,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滿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洩等等。寶寶有什麼情感需求,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寶寶的需求向來都簡單,並且直接,沒有那麼多的轉彎抹角,想要什麼就說,或者通過哭聲傳遞,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就變得越來越社會化了。變得不容易將心底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當然這並不是不好的現象,只不過,我們要想瞭解寶寶的需求就要花一番功夫了。
父母怎樣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
父母和寶寶進行情感溝通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語言交流。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父母也應該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下對其說話,以便潛移默化地增加寶寶的生活體驗。
在日常的照料中,都可以和寶寶說說話。比如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現在開始洗澡嘍”,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你的小肚子餓不餓啊?媽媽要喂你奶了”,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可以說“寶寶好乖啊”,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可以說“寶寶,爸爸要給你穿衣服了,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啊,上面有個可愛的小熊貓哦!”等等。
雖然寶寶還不能和父母交談,但是能從父母的親切的語氣和疼愛的表情中,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濃濃愛意。
寶寶有何情感需求
寶寶出生後,隨著大腦的迅速發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他們的感覺、知覺、情感和語言等也開始萌芽並迅速豐富起來,就有了最初的情感需求,如果此時的寶寶一直處於“情感饑餓”狀態的話,就會影響他的身心發育。
寶寶對父母的情感需求,包羅萬象,需要父母細心觀察,針對寶寶的具體需要,及時給予滿足。比如:清晨睜開眼後,寶寶最想看到父母的笑臉,得到父母充滿愛意的親吻;吃飽喝足後,會希望父母能陪他一起說話,一塊玩耍;有時,即使不需要吃奶,躺在媽媽的懷抱裡也讓他覺得非常滿足;如果家人平和樂觀,氛圍和睦溫馨,會讓寶寶覺得更開心。反之,如果父母之間爭吵不斷,寶寶就會害怕大哭;寶寶的情感需求還包括父母對他的肯定和表揚等。
被別人愛的需要
家長要經常給孩子以鼓勵和讚揚,對他提出的正當要求盡可能地接受並幫助解決,從而讓他感受到:父母喜歡我,希望我能進步。
取得好成績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敗的感受,他就會變的灰心喪氣。因此,家長一方面應注意向幼兒提出的要求不宜過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特點,使他能夠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成績,並享受到由此帶來的樂趣。
歸屬集體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學習,在集體中得到快樂。如果長時間獨處,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壓抑產生抑鬱情緒。家長應該設法為孩子創造與同伴共同學習和娛樂的機會。即使孩子暫時不得不離開集體(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長也要設法通過捎口信等多種途徑,讓孩子瞭解到夥伴對他的思念,從而讓他時刻體會到集體的溫暖。
擺脫過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過錯或經歷了幾次失敗,就精神不振,家長此時若再盲目指責,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壓抑的狀態。因此,家長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過失,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自尊的需要
孩子學什麼、怎麼學,玩什麼、怎樣玩等不要由家長硬性規定,家長應明智地激發孩子開動腦筋去想去做,並讓他在自我評價中增強責任感。孩子一旦有了進步,則應及時作出肯定的評價和積極的鼓勵。
克服膽怯的需要
當孩子對陌生的活動產生膽怯的心理而不願參加時,家長的任務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嚇唬他,而是有意識地引導他避免不幸和傷害。當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蓋,這時家長千萬不能大驚小怪地製造恐怖氣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緊張,血流出來還會在身體裡長出來的。對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長要加以解釋,以消除他的顧慮。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孩子認同你,你所說的所有話他都會先實行,若是失敗才會考慮原因,這是由建立情感建立起來的一種無聲的動力,在動力產生行為的過程中,情感會相互作用並且相得益彰。孩子和家長會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這樣教育起孩子來不是簡單了許多嗎?
如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可能很多家庭還是在盡力給孩子提供好的成長條件,對智力教育(可能說知識教育更貼切)的投入較多,但往往忽視了情感教 育,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都不用孩子操心,虛不知這是很極端的作法,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健康可言的,要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全方位都健 康發展的人,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從家庭來說,將體現在與家人的感情,從社會來說,將體現在為人處世,從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