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麼培養幼兒生活習慣_如何培養幼兒生活習慣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培養幼兒生活習慣?想要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就要從幼兒的時候開始培養,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怎麼培養幼兒生活習慣?一起來瞭解下吧。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記者提問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您的如此的成就,到底是來源於何處呢?很出乎意料的,這位老者回答“在幼稚園”。一個人應該知道的最基本的情況應該有這些,做錯事情要道歉,飯前洗手,東西放整齊,等等。小時候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然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條件可以說是空前的優越,隨之而來的“溺愛”、“嬌生慣養”也比比皆是,他們對幼兒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鎖事兒幾乎是一切包辦代替,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稚園。

在家裡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淨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卻不知道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說以上種種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看似嬌好的條件下,其實不一定就對孩子好。也就是讓一個還未成形的孩子享受太多的幸福也許不好。要加以約束和限制,多讓孩子吃一些苦什麼的。所以要像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個人衛生習慣:每天有洗臉、洗腳、刷牙的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保持服裝整潔和環境整潔的習慣。

二、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三、正確的坐姿、站姿、閱讀和畫畫姿勢等等。

四、睡眠習慣:能按時睡眠,按時起床,獨立安靜入睡,睡姿合理正確等。

同時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幼稚園中度過的,所以孩子這個時期的教育家長也不能忽略,一個是家裡的習慣與學校的習慣要有一個好的承接。另外一個就是要配合幼稚園,一同進行孩子的教育,儘量以幼稚園為主,畢竟孩子在大環境生活中的能力,應該比在家裡鍛煉的要多。

家園合作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保障

由於國家實行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處在“獨”的成長環境中,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許多家庭的教育就像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詩》中寫到的一樣:“一般人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可是這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日本心理學家山下俊郎把這種“可怕的禮物”稱之為“過度教育”,並指出: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由於受家長的寵愛和溺愛,他們對幼兒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瑣事兒幾乎是一切包辦代替,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稚園;在家裡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淨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卻不知道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因此,做為幼稚園教師,我們必須通過家長園地、家訪、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那些不良行為的弊端,提出生活習慣培養的正確方法,家園配合,在“既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力的嘗試”。只有家園合作,才能保障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是幼兒身體健康的需要,同時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以及在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幼稚園教育孩子時,我們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多用榜樣、表揚、鼓勵等方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貫穿於一日活動中;並通過家園之間的合作,共同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