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鍛煉孩子獨立能力_如何鍛煉孩子獨立能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鍛煉孩子獨立能力?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孩子所要具備的一個重要能力。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是無法在未來的世界裡、在無數的競爭中為自己謀取一席之地的。而如何能夠擁有獨立的能力,不僅僅是孩子需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家長亟需直面的問題。那麼,怎樣鍛煉孩子獨立能力?國外的著名心理學家表示出,當小寶寶獨立活動的願望得到相應的滿足或受到大人們的支援時,小寶寶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小寶寶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
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時候的口氣還有方式,要仔細的聽孩子說話,使自己的孩子感到別人在尊重他們。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爸爸媽媽們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海外的一些國家,爸爸媽媽們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這些人們主張從小就建立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爸爸媽媽們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回避簡單的語言,這樣可以防止小寶寶們對勞動產生抵觸的情緒或厭惡心理。小寶寶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小寶寶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動作
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力決定提供不同程度的應援。比方說:吃飯,孩子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怎樣往嘴裡放,爸爸媽媽們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儘管小寶寶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沒有多高,但爸爸媽媽們可以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小寶寶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總結:受到爸爸媽媽們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小寶寶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
避免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運轉模式;
現在6+1的生活模式,讓孩子們幾乎都生活在幸福中。不等他餓,就有各類好吃的主動送到面前;不等他渴,就有溫度正好的水送到嘴邊;早上起床有人幫忙穿衣,甚至晚上洗個腳也只需要伸出小腳丫就好。家長只關注孩子生活是否舒適了,學習成績是否進步了,平日裡是否聽話了,至於其他的自理能力,都會有專人負責,幾乎就是“唯孩子命適從”,這點在隔代教育中分外明顯。
這種模式下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依賴,甚至認為一切的所得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感恩的心,沒有對得到的珍惜,自然也沒有鬥志,沒有欲望去獨立,“高分低能”幾乎就是這種孩子的明顯標籤。
但是所有的家長都不可能陪著孩子走完他的人生路。當我們可以給他“幸福”的前半生的時候,又怎麼可以放心他獨自前行的後半生呢?
在寶仔3歲之前,因為我工作的忙碌,他和姥姥姥爺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漸漸地我發現他在家中就特別的霸道,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以他為主,而姥姥姥爺居然也很開心的看著他如此行為;而在外邊的時候卻有些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跟屁蟲一個。
最為明顯的一次是他和小朋友發生了矛盾,他居然對那個孩子說:“我回頭讓我媽收拾你!”我當時就有些鬱悶,為什麼是媽媽替你解決你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呢?分明是平日裡他得到的關注太多,沒有自立、自我思考的能力啦。
後來我果斷的忍痛放棄了自己的職場生涯,並且和姥姥姥爺有所溝通……還好,現在的兒子在幼稚園裡遇到任何的問題,他都會先想辦法自己去處理,並且逐漸的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