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什麼時候培養寶寶說話_哪些時候培養寶寶說話

養生之道網導讀:

什麼時候培養寶寶說話?語言是一種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是人類用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感情、思想以及像他人傳達資訊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對於剛學說話的寶寶,那麼,什麼時候培養寶寶說話?

語言是一種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是人類用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感情、思想以及像他人傳達資訊的一種方式。對於成人來說,已經不需要再學習說話了。但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就需要慢慢學習了,其實寶寶從出生那一刻起,從哭泣開始的那一刻他的語言功能就已經具備。只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與開發,才能達到像我們成人一樣,清晰、順暢的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意願表達出來。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就需要時刻注意對於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

專家指出,從小嬰兒哇哇墜地時開始,語言發展就已經形成;幼兒的語言發展有一定的時間性,出生至1歲(口語預備期),這個時期的寶寶以如:嗚、啊、哭等發出來的聲音,來表達其溝通意願,建議爸、媽在此時開始刺激寶寶的語言發展。

隨著寶寶生活範圍的日益擴大;語言能力增加,(10個月至1歲左右)此階段寶寶開始會說爸爸、媽媽、帽帽兒之類的話了。爸爸媽媽對此階段幼兒說話時,應把速度放慢,吐字清楚,讓幼兒聽得清楚,同時還應該向寶寶說些他平時不會說的話,以此豐富他的語言環境,刺激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2歲以上的幼兒,因生活經驗和認識事物豐富,已具有語言交談的能力。隨著現在物質生活的豐富,各種新事物的湧入。例如電腦、手機、動畫片、喜羊羊、奧特曼、玩具汽車等也都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現在很多孩子及早的就認識了這些東西,這也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強,在此階段,亦會模仿大人的語言來描述他的體驗。而這一時期孩子的好奇心也很強,幼兒通常會很好奇的發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此時父母應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適時刺激孩子語言發展。

同時也學會給孩子創造說話的環境,也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認知的環境,不要將孩子放在一邊不管不問,認知發展與語言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幼兒對身邊的東西和每一次體驗,將獲得更多的知識。爸爸媽媽要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寶寶去摸、去探索、去操作他所看到的東西,例如看動畫片、看電視裡的寶寶跳舞、唱歌什麼的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模仿,模仿他們的動作及說話,這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總結:寶寶的語言能力雖說是天生具備的,但仍需要後天的培養與開發才能達到語言清晰流暢,在這一個階段父母需要加強與寶寶的語言溝通,同時要為寶寶提供語言鍛煉的環境,如果寶寶在三歲以上語言仍不清晰或仍不能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願,那麼就該引起家長的重視了。

在培養寶寶說話能力時,需要注意一下問題

1、多跟寶寶說說話

有的家長很少同孩子講話,總是以為寶寶太小,同他講話也聽不懂,所以總讓孩子唱獨角戲。這些家長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境中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複印象,腦細胞也是因這些刺激而獲得成長的,這些刺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展。語言發展有幾個過程,一個是孩子的發音階段,二是理解語言階段,三是語言表達階段。寶寶出生以後就可以訓練引導寶寶發音,家長要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把語言資訊留在孩子的腦子裡。

因此,對於剛出生的嬰兒,家長也應該給予豐富的語言環境,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時、洗澡時、餵奶時,陪孩子玩耍時、孩子睡覺時、睡醒時,都要與孩子講講話。勿需太多語言,重在積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幾句話,就會成為孩子語言發展的奠基石,也為加深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奠定了基礎。

2、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還不會講話,表達某種需要時只能用動作或眼神。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給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著水果,家長馬上滿足需要……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我不說話,什麼都能被滿足,幹嘛要說話呢。是呀,家長的這種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與人講話的欲望和開口說話的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往。

現在,像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尤其是老人帶的孩子。造成孩子開口講話晚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樣給孩子適合他們能力的語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說話時,不是通過具體的、形象的、色彩鮮豔的、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實物,而是孩子一歲多了,還拿一些圖片、書面文字展示給孩子看。孩子學語言階段,需要直接、生動、形象的刺激。書本中的詞彙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會差些,因此學會說話的速度就很慢。當孩子要某件東西時,應當把他所要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還要告訴他東西的特點,比如:蘋果,紅色的……這樣幾次以後最起碼他會說“果”。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語言環境、聽的刺激和給他說話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語言會發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講話還有一個目標定位,否則欲速則不達。這個定位就是:教孩子講話,要略微超過孩子的實際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要在大人的幫助下能夠完成。比如孩子會說一個字,家長最好教兩個字,孩子會說兩個字,家長教三個字,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語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說一個字,家長教短語或句子,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教。

3、不要讓寶寶莫衷一是

現在有些家庭裡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在家庭環境裡,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4、不要逼寶寶講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差,家長為了急於讓孩子學會說話,有時就用“逼迫”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而家長拿著這個東西要脅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這樣就造成孩子對開口講話有一種厭惡心理。尤其是孩子開口講話比同齡寶寶晚時,家長往往使出“逼話”這個殺手鐧,威逼利誘,讓孩子講話。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語言,這是一個過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會覺得講話有很大的壓力。對這種壓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語來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