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方法_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生活

養生之道網導讀: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方法有哪些?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孩子所要具備的一個重要能力。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是無法在未來的世界裡、在無數的競爭中為自己謀取一席之地的。那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方法有哪些?

一項關於孩子獨立性的調查表明,50%的孩子缺乏獨立性。此項調查研究了三個問題,一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二是在家時孩子是否收拾用具,三是在家裡孩子是否主動做家務。這些缺乏獨立性的孩子很多事都要父母包辦,他們從小習慣於大小事都依賴父母,自理能力都比較差,獨立性也差,遇事總希望父母能一幫到底。子女過分依賴父母,父母會感到力不從心;子女因為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埋怨父母無能,這都會導致親子糾紛。

把握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習慣的關鍵期至關重要。2-3歲是幼兒期形成各種習慣的重要時期,因為這時候,幼兒身上同時具有事事都要自己獨幹的欲望和纏著媽媽撒嬌的強烈依賴性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比如,當寶寶學會了走,他就樂意走來走去,幫大人拿東西。一旦學會了用勺子去盛飯,他就會不斷地去練習這一技能。這些都是培養寶寶獨立良好習慣的時機。一旦錯過了這些良好時機,要再糾正就非常難了。

父母要不斷調整教育孩子的方式。風吹不得,太陽曬不得,雨淋不得,能躺著不坐著,能坐著不站著,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孩子什麼活都不幹,即使該幹、能幹,父母也一律包辦,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立意識、動手能力、勞動觀念等逐漸泯滅,進而養成不勞而獲、好吃懶做的惡習,於是,“小公主”“小皇帝”的獨立性越來越差,到社會上經不起核對總和打擊。這種現象既不利於孩子自身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

總結:在兒童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習慣非常重要。父母不能過於溺愛自己的寶貝,正是因為愛,所以需要更多的割捨。比如孩子一旦成年,父母就不要再給孩子生活費了,孩子就會自己去打工賺生活費,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且培養了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孩子獨立性培養的前提,因此,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讓孩子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

避免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運轉模式;

現在6+1的生活模式,讓孩子們幾乎都生活在幸福中。不等他餓,就有各類好吃的主動送到面前;不等他渴,就有溫度正好的水送到嘴邊;早上起床有人幫忙穿衣,甚至晚上洗個腳也只需要伸出小腳丫就好。家長只關注孩子生活是否舒適了,學習成績是否進步了,平日裡是否聽話了,至於其他的自理能力,都會有專人負責,幾乎就是“唯孩子命適從”,這點在隔代教育中分外明顯。

這種模式下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依賴,甚至認為一切的所得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感恩的心,沒有對得到的珍惜,自然也沒有鬥志,沒有欲望去獨立,“高分低能”幾乎就是這種孩子的明顯標籤。

但是所有的家長都不可能陪著孩子走完他的人生路。當我們可以給他“幸福”的前半生的時候,又怎麼可以放心他獨自前行的後半生呢?

在寶仔3歲之前,因為我工作的忙碌,他和姥姥姥爺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漸漸地我發現他在家中就特別的霸道,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以他為主,而姥姥姥爺居然也很開心的看著他如此行為;而在外邊的時候卻有些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跟屁蟲一個。

最為明顯的一次是他和小朋友發生了矛盾,他居然對那個孩子說:“我回頭讓我媽收拾你!”我當時就有些鬱悶,為什麼是媽媽替你解決你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呢?分明是平日裡他得到的關注太多,沒有自立、自我思考的能力啦。

後來我果斷的忍痛放棄了自己的職場生涯,並且和姥姥姥爺有所溝通……還好,現在的兒子在幼稚園裡遇到任何的問題,他都會先想辦法自己去處理,並且逐漸的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