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示愛的方法有哪些_怎麼樣向孩子示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示愛的方法有哪些?在親子溝通中,如果能夠掌握好的方法、能夠明確地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的愛的話,相信這種親子溝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孩子示愛的方法有哪些?

1.傾聽他們怎麼說的,而且須用心地傾聽。

2.花時間學會真正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3.就像我們當父母的一樣,孩子當然也不是“完美”的,不妨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吧!

4.常和他們一起度過有意義的時光。

5.別將孩子跟他們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橫向比較”。

6.與其對孩子常作否定,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話說說。

7.不忘表揚——告訴他們你為他們而感到自豪。

8.禮貌對待他們的朋友。

9.可以跟他們說說你心中的煩惱,這樣他們就會明白:遇到麻煩的並非只有他們孩子。

10.熱心參加他們幼稚園組織的活動,如運動會、表演會、手工作品展覽會、家長會等。

11.有些事完全可徵求他們的意見或看法。

12.對他們擁有的物品同樣應予以尊重。

13.不妨經常和他們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發現你和孩子共同喜歡做的事,並參與其中。

15.對幼稚園佈置給孩子的工作同樣熱心。

16.耐心地觀察並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

17.儘量多地和他們一起進餐,或一起做飯。

18.有時可對他們說,你認為他們很有兩下子。

19.讓他們知道,你隨時隨地樂於做他們的幫手和後盾。

20.作解釋時務必耐心。

21.讓孩子學會如何應對突發的意外事件。

22.為了能隨時照顧孩子,你也須照顧好自己。

23.向他們說,你很高興是他們的家長。

24.見到孩子時不忘露出微笑。

25.每天都可以跟他們說你真誠地愛著他們。

五種驚喜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1.放下,並且不用為孩子做太多

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並且以他的方式、能力面對事務。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要承擔必然的相關結果,但是,這是向孩子表達愛與尊重的一件方式。同時,專家也有同樣的建議。當然,儘管這並不容易,尤其當父母預測到孩子會犯錯誤的時候。但是,父母為此而堅持努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設置界限,同時告知後果

沒錯!說“不”,有時是作為家長,最能向孩子表達親子之愛的一種方式。這類似于變相得告訴孩子:你讓我們操心的事很多,所以放手讓你自己決定。

雖然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選擇權,但可以通過對他們的行為設限,進而形成良性影響。有父母問:“孩子當下最需要我的是什麼?”答案也許是一個擁抱、也許是讓他們承擔不恰當行為的一個後果。

3.傾聽

有時,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莫過於傾聽他們。當孩子願意向父母傾訴,是多令人欣慰的表現。其實,透過那雙清澈的眼睛,父母已然看到了他想說什麼。

4.避免過於主觀的行為

當孩子尖叫著:“我討厭你!”,很難令父母在處理時,不帶有主觀感情☆禁☆色彩-但仍需要試著客觀一些。事實上,這關係到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以及他們在試著解決不恰當的行為時,急躁的表現。父母不妨告訴自己:你不喜歡,也不能接受孩子當下的這個態度,而非孩子本身。

5.接受孩子本來的模樣

僅僅愛孩子還不夠,還需要欣然接受他們-這很重要。接受孩子的優點、缺點,接受他的興趣、喜好,即便那不是父母的愛好,也應該明白:愛孩子本身,而不是愛一個自己臆想出來的孩子的模樣。

怎樣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

1、他們是孩子。

2、他們總是表現得像孩子。

3、大部分孩子氣的行為是令人不悅的。

4、如果我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並且愛他們,不論他們有多幼稚的行為,他們也會長大成熟,脫去孩子氣的行為。

5、如果我只在他們使我高興的時隱時現候愛他們(有條件的愛),而且若我只在這些時候對他們表示愛,他們不會覺得真的被愛。這將會破壞他們的自我形象,使他們覺得不安全,並且妨礙他們採取比較自製且更成熟的行為。因此,孩子的發展與行為,是父母的責任,正如也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一樣。

6、如果,我只在他們達到我的要求與期待時才愛他們,他們會有無力感並認為盡力也沒用,因為再怎麼做都不夠。他們會被不安全、焦慮、沒有自尊與怒氣所攪擾。為了避免這點,我要經常提醒自己必須對他們的全方位成長負責。

7、如果我無條件地愛他們,他們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放心;當他們長大成人時,也會比較會控制自己的焦慮與行為。

分別的時候

不久前,我出國講學,結果簽證辦晚了,實在趕不上了。我家的小孩聽說後,狂喜得載歌載舞,一得意,不由得吐露了真言,說是這一陣,她每晚臨睡前都要祈禱一遍:“簽證不要下來呀!”

每逢在雙休日出差,小孩會送我到樓下,隨後飛奔而回,慌慌張張地,常常會一不小心撞在陌生行人的懷裡。我知道她是急著趕回家,獨自站在高高的窗臺前目送我,看我走出弄堂,坐上車,越開越遠,直至消失。

在小孩心裡,這紛繁的世界裡能給予她陽光的人還是很少很少的,沒有比與父母廝守更富有安全感的。

在我們分別的日子裡,小孩會一往情深地想念我,焦慮地幻想我歸來時的歡樂。她還會抱住我的衣物,勾下腦袋把小臉埋在裡面。事隔數年,她還把我出差的日期記得分毫不差。

這是一個重感情的小孩,她能理解我的奔波,也會格外珍惜每次分別後團聚的日子。可一個小孩僅從家裡獲得愛和關注是遠遠不夠的。

當一個小孩在童年期遇上的是善待和仁慈時,才會懂得人間的溫情,才會重情和善良。在我們做小孩時,曾遇上過一些師長、鄰居或素昧平生的人,他們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的愛護,我們往往記住的不僅是他們的姓名,同時還是人類的光輝和美德。我們從自身的經驗中相信,做一個關懷小孩的人是多麼富有詩意,多麼無愧於未來。

過度反應

今天在你彈琴的時候,從門外飛進一隻大蒼蠅。每當蒼蠅飛到你附近,就聽見你尖聲驚叫。“我怕嘛!我就是會被嚇到嘛!”當我怨你大驚小怪的時候,你喊。“你當然會被嚇到。”我說:“可是你要控制自己,不要被嚇一大跳,因為‘嚇’不危險,真正危險的是‘一大跳’。”

但你還是不斷驚叫,直到我把蒼蠅打死,才重新練琴。

孩子,你知道你哥哥小時候也有個毛病嗎?他很怕癢,只要稍稍抓他一下,他就會癢得像你今天一樣哇哇大叫。但是你哥哥現在一點都不怕癢了,那是你媽媽訓練的結果。

你哥哥不是真不癢,而是因為他懂得控制自己,不做過度的反應。

“過度反應”常常會出大亂子。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有個朋友就愛“過度反應”。他開車,遇到路上任何一個小坑洞,都會閃過去,他說如果不躲開,一震一震的,車子容易壞。但是他的車子比誰的都壞得快,而且不但車子壞,他還總出車禍。道理很簡單,“過度反應”的害處就是分心。

如果你很怕蛇,可是當你爬山遇險,你只要抓住山邊一棵小樹就能不墜落,但是小樹上纏了一條蛇,你抓,還是不抓?

如果今天發生大地震,我被倒下的東西壓住,知道你不可能幫上忙,而對你喊“快跑快跑”的時候,你是留下來陪我一起死,還是聽我的話,立刻往外跑?

我舉這樣的例子或許太殘酷。但是,孩子!在我們生命中,必須經常面對殘酷的選擇,在那一瞬間,你只能選擇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你必須用理智克服感情,才能存活下來。所以,我為什麼說,你可以“嚇”,但是不能“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