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關於“疫苗”4個常見誤區

誤區一、“只要接種國家規定的計畫內疫苗就夠了”

預防接種是醫學界公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為安全、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在計畫免疫的基礎上自費選擇更多種類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種,多保護,為寶寶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單;或者選擇更新升級的疫苗替代計畫免疫內疫苗,因為新一代技術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誤區二、“接種過疫苗,就不會生病”

為了使疫苗安全,生產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細菌都被滅活或減毒,沒有一種疫苗的保護率是100%,大多數常規使用的疫苗保護率在85%~95%左右。由於個體差異,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誤區三、“疫苗接種後有副作用,會影響人體健康”

疫苗的研發與藥品一樣,投資巨大、研發週期長(平均為7~10年)、上市審批嚴格;由於疫苗的使用物件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藥品

誤區四、“進口疫苗比國產疫苗好”
很多家長一直認為進口的疫苗是比國產的疫苗好的,他們認為國外的技術先進,安全有保障,即使進口疫苗很貴,家長們也是覺得物有所值,認為“一分錢,一分貨“。其實,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疫苗,都經過國家檢驗合格,安全有效。”價格上的差異在於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毒株及其培養工藝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防疫時間的長短,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區別,並不是說進口疫苗就一定比國產疫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