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_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攻略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以為愛孩子就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這剝奪了孩子獨立生活的權利,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養成。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很不聽話,從來不自己收拾玩具,不會主動穿衣穿鞋,不主動吃飯,上大班了還要餵飯。什麼事都需要大人身歷親為。殊不知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是父母從小慣出來的。特別是老一輩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吃飯時到處追著喂。孩子不願意吃,也要逼著孩子多吃幾口,這樣從小寵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獨立能力自然不夠,那麼如何讓寶寶從小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呢?

當寶呱呱寶寶落地,孩子和媽媽之間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斷與母親相連的臍帶。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生下來,母子平安。同樣的道理,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或爺爺奶奶不放手,時時幫孩子包辦一切。

當寶寶沒有了獨立空間時,不僅是不在乎孩子主動性的表現。更是無形中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溫室的環境,讓孩子永遠像溫室裡的花朵,奪走了孩獨自成長的權利。父母可以包辦孩子小時候的一切,甚至可能會到了高中、大學、走出社會,但到孩子中年或老年了,做父母的你還有能力為孩子包辦一切嗎?所以總一天孩子要需要獨立面對人生的時候。

很多父母不忍心放開雙手,過街、進教室、進廁所時,都害怕孩子不小心有個閃失;在愛的理由下,父母家長總是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費盡心思為其安排。孩子沒有獨立的空間,在無形中總是被父母的雙手、雙眼在控制著,長期下去,具有創造性、主動性的孩子,都慢慢地消失在於父母的呵護之下。

其實只要放下了,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會遇到一些挫折。但當孩子成功地面對了一切時,他已經變成勇敢、果斷、充滿自信的大孩子。所以家長學會放開雙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當孩子自己已經會吃飯後,就不需要再喂其吃飯,孩子會走路了,外出時就讓他自己行走,不用將其抱起。孩子學會自己洗臉後,就讓其自己洗,如此生活的種種,父母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你慢慢會發現,孩子越來越獨立了,有自見,也變得自信。所以家長無需過多包辦和干涉。

人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父母從小為孩子包辦一切,當離開了父母,遇到困難時就會不懂如何處理,變得手足無措,時時都要徵求父母的意見,成為了一個沒有主見的,這個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所以爸爸媽媽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寶寶從小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二、有關教育的注意方法

1、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雲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2、家庭教育缺乏統一口徑

一個家庭裡,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倒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3、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於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裡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