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童年是人生基石_如何做好童年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快樂的童年是人生基石,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遠比過早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童年教育本質是習慣培養,快樂的童年是人生基石,如何讓孩子有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專家這樣說。快樂童年,是幸福人生的根基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大人逼著學習很多知識,我家女兒自從上幼稚園大班以來,就很少有自己的自由時間,目前已經快小學畢業了。雖然還是小學生,但總感覺她比較成熟,根本不像一個孩子。我真為孩子們的童年感到揪心啊!”
兩百多年前,盧梭就曾在《愛彌兒》一書中質疑教育者:“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麼要剝奪他們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像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為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
可悲的是,兩百多年後,這種情況依然存在,並且越來越糟。我們憑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絕好的托詞,肆無忌憚地剝奪孩子快樂的童年。我們都明白,童年的經歷決定一個人的性格,繼而對人的未來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快樂童年是幸福人生的根基。
對於孩子來說,快樂童年絕不是掌握了多少高深的知識,也不是取得了多好的考試成績,而是能夠盡情釋放自己的童心與童真。在孩子眼裡,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可以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快樂。
如何做好童年教育
1、拒絕孩子的任性行為。
孩子還小,沒有辨別是非的行為,有時候的要求是過分的,對於他那個時期來講是過分的,那麼這個時候,家長要拒絕孩子的要求,不能任其發展,要好好的和她說,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好好的和他解釋。不能一味的寵溺,家長感覺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慣著孩子,但是換個角度想,以後孩子踏入社會了,沒有人會慣著你了,你的要求別人不會都滿足,那個時候拒絕可能就是家常便飯了。從小教育孩子讓孩子意識到拒絕,增強孩子的承受能力,那麼長大後在社會上在面對那些拒絕的時候,心裡落差不會很大,會有一種很好的心態。
2、體罰是要不得的。
小時候最好不要體罰,這樣孩子會容易有叛逆心理的。但是如果孩子是真的很調皮的話,還是可以適當的懲罰孩子,比如打屁股之類的還是可以的,一定不能打孩子的頭。
3、 適當的要進行管教。
這是對於貪玩、調皮的孩子來說的,適當的加以管教是一定要做的。
小時候雖然不提倡作業負擔重,但是學業上還是要學的,作業還是要做的,多學點知識還是好的。家長在這方面要下點功夫。
4、孩子要有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是上天的天使,那麼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孩子從小培養興趣愛好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有助於更好的成長
5、動手做東西。
手工課的學習,有助於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的思維更靈活。
6、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教育他們要通過勞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小的話,做不了什麼重活,可以讓他們做一些輕鬆的活,比如擦桌子、幫媽媽捶背之類貼心輕鬆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