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進行激勵教育_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激勵教育和挫折教育是教育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在家庭和學校裡如何進行激勵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和激勵教育的特點是什麼?下面看看專家怎麼說。

班級如何進行激勵教育

1、發揮榜樣作用,實施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他人的先進思想、優良品質和模範行為來影響學生思想品德,使學生從富於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樣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班主任的榜樣作用。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直接責任者;是對學生產生全面影響的重要教育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強調了榜樣的作用,一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就是一個榜樣,其一言一行無時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學識、涵養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先進人物言行具有導向性,以先進人物為榜樣激勵學生,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先進人物言行的榜樣作用主要在於:其一、教育作用。由於小學生生活閱歷較淺,道德觀念較薄弱,以先進人物為榜樣激勵學生,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其二、感染作用。人類高尚的品質、情感和頑強的意志、行為都能在正面的人和事中體現出來,學生模仿時會受到一定的感染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並將這種內在的情感外化為行動。其三、矯正作用。向先進人物學習,學生便會經常用先進人物的事蹟對照自己的言行舉止,檢查自己的不足之處,引起自愧和內疚,從而自覺抵制外界的不良誘因,克服缺點以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第三以優秀學生為榜樣。每個學期學校都要評出一定數量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文明學生和學雷鋒先進個人等,他們都是優秀學生的代表。班主任要經常採用不同形式對這些優秀學生進行表揚,重視優秀學生對其他學生的榜樣、表率作用。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有很直接很具體的意義,由於同學們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習環境和經歷基本相同,學生中的榜樣為學生所熟悉,因此更具有可比性,更易為其他學生所接受,能起到立竿見影的示範作用。

2、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實施情感激勵

在以其他作為榜樣的激勵的同時時,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挖掘普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借助學生自身的優點激勵其克服不足之處,要對學生的好思想、好習慣及時熱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揚。班主任的表揚激勵是學生進步的動力,尤其是對後進生(應該說後進生不是絕對的)。班主任要熱心關懷他們,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那怕是點滴的、微小的,也要善於發現,並把它當作自尊的火種及時表揚,熱情激勵,為他們創造轉化的契機和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從失敗中來,向勝利中去”。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雖然較差,但他們卻有自己的特長能在校運會、籃球賽等活動中為班集體出力爭光,能在為班集體辦黑板報方面發揮自己的愛好,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他們不少人都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對此班主任都要及時發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總之,恰當地表揚和激勵,對學生個人有利於發揚優點和克服缺點,對學生群體則有利於形成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風氣。

3、促進學生交往,實施尊重激勵

交往活動是人們形成一定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而且有利於人們的結群活動,調節身心。在群體成員間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競爭和彼此關心、體貼、隨意的交談均能給人以歡悅和鞭策。交往需要人與人的行為優劣的互補性、性格氣質的相容性。群體中個體成員的行為總是希望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可、讚賞和支援,所以學生間往往十分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可見學生群體中的人際關係交往能產生巨大的激勵力量。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和安排各種有利於學生交往的活動,如談心、互訪、運動會、文娛活動等形式的活動,以便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獲取激勵的力量。

4、加強學生合作,實施競爭激勵

由於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實施有差異的分組、分層教學。這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品質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實施分組、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

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據成績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為優秀學生(14)分一大組,B組為良好學生(22人)分兩大組,C組為一般學生(14人),分一大組,排位置時首先讓C組坐在中間,並向學生說明,這種情況和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如果發現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有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B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學生成績退步的學生也可以調換到C組。分組後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教師上課輔導,有利於批改作業,有利於學生資訊的回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建立有效的機制,實施自我激勵

把建立吸引學生對學習工作、熱心、認可和表彰的激勵機制作為建立完善班級獎勵制度的出發點。如每個學期中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達到一定目標的學生進行獎勵。哪怕是一本小小的筆記本、幾個作業本、一支並不起眼的筆,都成了對學生某個階段學習或工作的肯定和認可。

教師激勵學生是學校教育激勵機制的重要方法。然而,激勵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活動的矛盾的統一過程,這個過程既有教師的誘發和引導,又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和接受,雙方都有其主觀能動性。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激勵引導學生的自主意識。所謂自主意識,即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對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產生一種自覺意識,是作為主體的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觀念表現。當這種觀念支配他們的行動時,就使行為有了自覺性。教師要善於引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教給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質的不斷完善,使他們不斷追求新的目標,對生活和學習保持向上的熱情。

激勵是對人們的良好思想和行為作出肯定、積極的評價。它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受到精神鼓舞,煥發出更大的積極性,因而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廣泛使用。實踐證明,激勵作為一種成功的教育方法,有它獨特的藝術技巧,瞭解之,把握之,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激勵教育也有其值得注意的方面,否則會事倍功半。

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第一步:疏導

及時的疏導,幫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敗的癥結,從而避免孩子情緒的嚴重受挫。要讓孩子體會只有戰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要時刻以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影響和感染孩子,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孩子學會客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勵

是鼓勵孩子鼓起勇氣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鼓勵的方式尤其適用於膽小、怯弱、內向的孩子。

第三步:啟發與嘗試

孩子有時會拒絕嘗試新的或他們認為困難的事,如有啟發性地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辦呢”,允許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即便是嘗試中失敗,也要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穫。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心態,克服困難去追求下個目標。

第四步:借力

孩子的自信心與承受力是建立在他們各方面優點的基礎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挫敗。如果面臨挫折,孩子將自己的優點丟在了腦後,你一定別忘了提醒他,借助優勢激勵他改變弱勢的信心。一般來說,耐挫力差的孩子心理脆弱,對自己沒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優於別人之處。要對孩子所取得的成績即時地加以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挑戰。

第五步:環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於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同時,與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經歷一些挫折,諸如觀點不一致、處於被領導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和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僅如此,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這些都有利於孩子耐挫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