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與學相結合的原則_如何引導孩子玩和學
養生之道網導讀:
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玩起來耽誤學習,拼命壓制。應該讓孩子把玩和學習結合起來。在快樂中成長!在孩子在玩的同時總結學習規律,找到學習樂趣。那麼如何引導孩子玩和學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引導孩子玩和學?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恨不得在幼兒時期就將所有的知識都灌輸給孩子,完全將玩與學分離開來,忽視了玩的重要性。現在幼稚園小班的家長就非常注重各種知識的學習,早已將唐詩宋詞、數學、英語教給孩子。當從幼兒口中說出一句句唐詩、一個個英語單詞,家長、老師當然會感到欣慰,但是否問過幼兒:“你高興嗎?你學得開心嗎?”這種完全忽略玩與學的融合,而只剩下學的做法發人深思。
一、玩與學的關係
玩在傳統觀念中是貶意的,認為“玩”會耽誤“學習”;“學”則是積極的。以往的觀念將兩者完全割裂,玩與學是相互抵觸的,認為“學”是正規的,課堂形式的;“玩”則是娛樂,是自由形式的。有的家長會這樣想: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變得不愛學習了,教他兒歌不理不采。這表明:這位家長衡量孩子的進步與否的標準是是否願意學習。
幼兒為什麼不願學習,事實是想“玩”,“學”過於枯燥,“玩”才是幼兒真正想做的事。我們應該認識到,玩對幼兒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玩中幼兒能無意間學到許多,但會出現盲目性,因此注意將玩與學有機結合,將“玩”有機注入“學”中,尤其對於小班幼兒。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是以遊戲為生命。”我將各種活動(音樂活動、語言活動、數學活動、美術活動、體育活動等)都稱作為遊戲,也就是在各種活動中加入遊戲的性質,以玩為主,以目的為輔,活動的結果是次要的,重在遊戲過程。每當我對孩子說:“我們要做遊戲啦!”,立刻孩子們神采飛揚。在幼兒觀念中,這也是“玩”。
這種“玩”又于他們自由地“玩”不同,是為孩子創設一定的“玩”的人為環境,在此情境中適當地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孩子在安全沒有感受到這種影響中學習。一板一眼的學習學到的並不多,在“玩”中“學”,在“玩”中“玩”,才更有收穫。可見“玩”可以促進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
二、關於“玩”的指導
“玩”伴隨著幼兒的每個角落,玩中有樂趣,玩中有學問,各種活動中都可運用“玩”的手段。玩與學相結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有意性玩的環境創設自然
有意性玩中“玩”的方式來源於無意性玩,貼近幼兒生活,選擇“玩”的方法不可強加于無意性玩中,注意選擇恰當,兩者融合自然。
2、注意觀察無意性玩
無意性玩包括幼兒對各種事物玩的方法、認識程度及對事物、現象的興趣點,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活動“多彩的泡泡”便是來自于無意性玩:一次孩子們在盥洗室洗手時看到水池裡有保育員洗餐具留下許多的洗潔精泡泡便用手搗弄起來。發現幼兒的喜好,及時利用于有意性玩中,對幼兒進行一些引導,使其對玩的方法有一突破。
3、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漸進性
幼兒瞭解新鮮事物、接受新玩法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步登天,注意循序漸進。例如我們本學期開展的遊戲“做泡泡畫”就是如此,先是提供一些洗滌用品和一根吸管讓幼兒製作吹泡泡的玩具並進行吹泡泡遊戲,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供一些顏料進行泡泡畫的製作。就這樣材料隨著幼兒對事物的瞭解一步步加深,逐步添加。
有人說幼兒天生是玩家,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樂意玩、喜歡玩,幼兒的生活以玩為主,我們不能過早地抹殺幼兒的玩,讓他們投入到學習的狀態。幼兒離不開玩,也需要學,玩與學相結合,才“學”得快樂,“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快把玩還給幼兒,“玩”是幼兒成長的維生素。
三、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孩子對手機中遊戲的瞭解,多半來自大人,因此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中的遊戲。另外,有些家長為了哄孩子,主動拿出手機給孩子玩,這樣一旦讓孩子體會到了遊戲的快樂,以後就難以刹車了。
如果寶寶已經迷上了手機遊戲,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寶寶喜歡玩手機的哪一部分,比如他喜歡聽音樂,比如他喜歡用手去按數位鍵,比如他喜歡看手機鮮亮的顏色等,然後有針對性地用玩具去替換手機。
給孩子買個手機類的玩具做替代品,或者直接買個手機模型,也可一試。
若不能讓孩子完全遠離手機遊戲,建議家長一方面和孩子約定遊戲時間,讓孩子有選擇地掌握時間,另一方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與同齡人交往,參與戶外的活動,擴展孩子的視野和興趣。
當孩子哭鬧著要玩手機遊戲時,先找別的玩具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開,不要心軟,不要一哭鬧就滿足他們,不合理的要求,再哭再鬧也不能滿足。
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家長要用巧妙的方法來幫孩子戒掉,不可一味責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