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症的技巧_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養生之道網導讀:

五六個月大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身邊,他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那麼如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一、焦慮反應,你的孩子長大了

這是分離焦慮症的症狀,這意味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們瞭解自己是和父母還是外人呆在一起。雖然家長們會覺得讓寶寶感到孤獨,會非常捨不得、非常難受,但家長要明白的是,這是他們成長必不可少的步驟。你需要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幫助他們通過這個過渡時期。

二、瞭解孩子焦慮原因

當寶寶開始以更好的方式感知這個世界時,他們將面臨分離焦慮的問題。理查•加拉格爾,紐約大學醫學中心教授說:“他們開始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父母責可以對嬰兒表示暗示,表明沒有問題,並將嬰兒與父母的分開時間降到最短。”

三、分離的時長

在寶寶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分離焦慮會逐漸消失。在此之前,家長們百感交集,為了寶寶的焦慮而感到自責,因為他們的粘人而感到擔心。我們可以試著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父母愛他們,讓他們可以減輕壓力。不要猶豫嬰兒有分離焦慮症而不讓他和其他人接觸。過度放縱和保護將使他們不能夠接納新朋友和親戚。對於這個困難的時期,我們提供一些建議給家長。

四、如何緩解嬰幼兒分離焦慮

安撫自己:要瞭解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不認為這是因為自己造成的過錯。

短分離練習:可能你進入廚房泡一杯茶的時間,孩子可能就會出現焦慮。當他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等上十幾分鐘,然後把它們抱回來,讓他們探索新事物。你可以去房間的其他地方,可以提前告訴他們,你很快就回來。如果他沒有看到你,他會開始哭,你可以留在原地對孩子進行語言上面的安慰,而不是馬上沖出去安撫。

與和他人聯繫: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群人關心他們,當他們被除父母之外的人抱起來開始出現難過表情的時候,父母不要立刻將孩子抱回來,應該給孩子與他人接觸的機會。睡前安撫:分離焦慮發生在夜間是常見的,所以哄他們睡覺更需要溫柔耐心。讓他們知道,我們愛他們,一直會在他們周圍。

寶寶不舒服時不要離開:當寶寶累了,餓了,生病的時候,他們單獨呆著會更傷心。因此,如果不是不得已,儘量不要在這種時候離開他們。注意轉移法:當你離開的時候,保姆或其他人可以幫助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然後把事情做好,你就可以很快回來。

要注意他們的反應:雖然這些事情對父母非常困難,但不要把它看作是一個多嚴重的事件。如果你每次離開大驚小怪,寶寶更難以安靜下來。

延遲分離過程:讓他們在託管中心,花了一點時間和他們一起玩,告訴他們你很快就回來。

果斷離開:你離開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停止哭泣,因為他們的眼淚只是為了讓你關心,你走了,他們就沒什麼好苦的了。所以你果斷離開後,你可以放心,他們會很快安靜下來。

五、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

1、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嗚嗚抱怨,胡攪蠻纏,軟磨硬泡,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會斷定,當媽媽說“不”時,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然而請記住,以長遠的眼光看來,妥協是有害的。一旦說了“不”,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譬如含暴力的電腦遊戲,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你得說“不”,然後解釋為何拒絕他。一旦你給出了解釋,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下規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資訊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2、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幹你那份活兒,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說晚飯後會做,卻沒有執行,你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你沒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在要說到做到。”

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出不解和驚訝——儘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裡肯定不想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