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30年頻頻掏耳患上耳道癌 媽媽如何正確的給寶寶掏耳朵?
老是感覺耳朵裡鑽心地癢,30多年如一日,一天不掏就癢得要命。前幾天,61歲的徐大媽因為耳朵痛去醫院看病,卻意外查出外耳道癌。
徐大媽家住漢口古田,身體一直不錯,就是老覺得耳朵癢,有事沒事就喜歡拿挖耳勺掏耳朵。結果越掏越癢,越癢越想掏。兩個月前,她發現右邊耳朵裡流水、流血,輕輕一碰就感覺裡面很痛,便上小診所打了幾天的消炎針,但右邊耳朵一直連到腮腺、脖子都開始痛了起來,每天疼得睡不著,只能靠吃去痛片緩解。
上周,徐大媽來到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耳鼻喉科醫生張瓊接診後,仔細查看片子覺得不像炎症,又用高解析度的CT逐層掃描,發現右外耳道壁骨質有輕微的破壞,通過活檢手術,病理結果出來後證實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並懷疑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腮腺。
1月9日上午,在全麻下,耳鼻喉科專家為她實施了外耳道病損切除手術,術後還需要做放療。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陳偉說,耵聹(耳屎)是外耳道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它是一種油脂,可以保護耳道的皮膚。頻繁掏耳朵就會把保護層破壞掉,外耳道皮膚變得太乾燥就會癢,越癢越掏就形成惡性循環,而且外耳道的皮膚比較嬌嫩,長期刺激會造成外耳道炎症、感染,繼續過度刺激就可能導致癌變。
專家建議,市民不要經常掏耳朵,一般一個星期一次就可以。如果耳朵瘙癢得很厲害的話,可以塗抹一些止癢藥物如皮炎平等。不要使用指甲、鐵勺、髮卡等尖銳的挖耳工具,儘量使用乾淨、柔軟的棉簽輕輕在外耳道轉動。
媽媽如何正確的給寶寶掏耳朵
寶寶耳朵不能隨便掏
小孩由於自己沒有掏耳朵的習慣,很多家長都樂意“幫助”孩子。由於孩子的外耳道皮膚更加嬌嫩,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迴圈差,並且家長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此外,經常給孩子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長期掏耳朵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乳☆禁☆頭狀瘤。
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比紙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耵聹平時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聹過多、過大或影響聽力時,應到醫院就診檢查。
有的家長常常拿掏耳勺或小髮卡給孩子掏耳朵,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而且也是很危險的。即使寶寶耳朵癢或裡面進去異物了也不能擅自處理,否則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樣讓寶寶耳膜損傷長大了還有可能影響聽力。
如何給寶寶掏耳朵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
耵聹長住耳道,是耳朵忠誠的衛士,它的油脂能捕獲入侵灰塵、細菌;其苦味還能驅逐飛入耳朵的小蟲。耳內發癢除耳朵病變外,可能就是耵聹與灰塵、細菌或小飛蟲爭鬥時的反應。有人擔心耳垢塞耳朵會降低聽覺,其實不會。耳垢多了不要擔心,它會隨著人的頭部搖動以及講話、進食時咀嚼活動自動脫出。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只能選擇肉眼能看見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進行簡單處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裡面的耵聹。操作時應選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牽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來。千萬不能用指甲、鐵簽、髮夾等尖銳物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