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高齡孕婦要注意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高齡孕婦要注意什麼?高齡孕婦由於在年齡上占弱勢,所以懷孕期間就要更加注意,那麼高齡孕婦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

儘管科學的發展可以讓更多的女性安全度過高齡產期,可由於年齡問題導致的產科併發症也是不容忽視的。但許多大齡的孕婦會更積極地配合醫生的工作,主動採取保護措施,仍能平安地度過妊娠期並分娩出健康的寶寶。

30歲懷孕

皮膚的變化

30歲懷孕並不會影響你的皮膚的變化。如果你本來就有比較頑固的皮膚問題,孕期的激素分泌並不會使其嚴重,當然此時你需要停止一切藥物。並且要不間斷使用除皺霜、保濕露,它們對孕期的肌膚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頭髮會怎樣

像皮膚一樣,懷孕並不會影響頭髮的生長。如果你懷孕時,仍然擔任壓力很大的工作,由於十分疲憊的緣故,那你就有可能面臨產後脫髮的厄運。因此,懷孕後,一定要儘量放鬆自己,同時注意頭髮的衛生,這和懷孕前是沒有區別的。

體形的改變

當你懷孕時,注意飲食十分重要。只要營養足夠的話,就沒必要吃得太多,這對以後的恢復有好處。在你每天的飲食中,要減少人工興奮劑和咖啡、酒、蘇打飲料的攝取、多喝水、牛奶以及茶。平衡飲食包括:每日攝取的蛋白質(肉類、魚、蛋),碳水化合(面、米)和維生素(新鮮的水果、蔬菜),你還應該增加必要的脂肪酸,這些可以從魚油、堅果、綠色蔬菜中獲得。

產前保健

30歲以後懷孕,生育不正常嬰兒的機會有所增加,所以你應該堅持做常規甲胎蛋白檢查。除此之外,其他一切的孕期檢查,都不可放鬆。

生產

只要你身體健康,在30歲生孩子與在20歲生孩子是沒有分別的。醫生會建議你做剖腹產,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同的,這需要根據身體情況來決定分娩方式。

產後恢復

精神上:產後身體分泌激素降低,可能會出現不適的症狀。許多女性☆禁☆體☆禁☆驗過“產後憂鬱”,這是一種暫時性的不適應。當你發現難以入睡,對食物沒興趣,感到疲倦或是情緒低沉時,要去看醫生,他可幫助你儘快地恢復健康。

體形上:你體形的恢復取決於你產前的身體狀況。如果你原本就超出正常體重,產後你的體重一般還會增加更多,而且很難減掉。如果你的體重屬於正常範圍,適當的運動就可幫助你在短時間裡恢復正常。其中骨盆操就是一種你隨時可進行的練習:你只要收緊陰☆禁☆道內肌肉,並且保持收緊的狀態5秒,然後恢復原狀,再重複,每天至少做20次。

高齡孕婦應該注意些什麼

1、多大算高齡孕婦,高齡孕婦要多做哪些檢查?

35歲以上的孕婦稱為高齡孕婦,其懷孕的風險可分為兩大方面:胎兒發生異常的幾率會增多,女性卵巢在35歲之後功能就會逐步發生衰退,這就會導致卵子品質下降,從而懷孕的幾率降低,流產率升高,胎兒畸形的發生率也會升高;孕婦合併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升高,高齡婦女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等內科病的情況比較多,這在懷孕時稱為妊娠合併症。而高齡孕婦孕期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升高,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巨大兒,使剖宮產的幾率增大。所以高齡孕產婦在臨床上歸為高危妊娠,是屬於圍產期保健的重點人群,建議去醫院的專科門診檢查。

2、為什麼高齡孕婦特別容易流產?

懷孕應放鬆心情,保證足夠睡眠時間,不要太勞累,清淡飲食,營養多樣化。孕早期監測孕酮及B-HCG,避免出現先兆流產,同時進行B超檢查瞭解胚胎發育情況及確定孕囊部位;及早空腹抽血查優生四項(病毒檢查)、甲功、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排除導致流產、胎兒發育畸形及孕前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孕11周行早期唐氏篩查(抽血及彩色B超測NT情況)。因“高齡孕婦”,孕16-20周行羊水檢查瞭解胎兒染色體情況,其他的定期產檢即可。一般通過正規的產前檢查是問題不大的,目前對於優生方面檢查手段是比較多的,很多問題及早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3、高齡孕婦初期注意事項有哪些?

所有年齡孕婦的懷孕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是一樣的,但是高齡孕婦合併內外科疾病的機會增加,而且胚胎發育也容易出現不好,所以流產還有其它疾病的發生率增高。高齡孕婦應該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及早排除胎兒疾病及內外科疾病。妊娠早期由於妊娠激素的影響大約在妊娠40-50天后可出現噁心、厭油、疲倦、晨吐等表現,稱為“早孕反應”,持續大約一個多月自然消失,一般情況下“早孕反應”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有少數孕婦嘔吐劇烈可導致胃黏膜出血和脫水(皮膚乾燥、唇乾裂、尿少和發熱等),嚴重可致休克、昏迷等。故當嘔吐嚴重,不能進食和尿少時應及時就診。

專家提示

高齡孕婦是指35歲以上的孕婦,懷孕有兩大風險:1.胎兒發生異常的幾率會增多,2.孕婦合併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升高,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等內科病的情況比較多。所以應該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及早排除胎兒疾病及內外科疾病。另外,所有年齡孕婦的懷孕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是一樣的,懷孕應放鬆心情,保證足夠睡眠時間,不要太勞累,清淡飲食,營養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