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晚期流產的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孕婦容易在孕晚期出現流產的症狀,那麼孕婦晚期流產的原因,你瞭解嗎?想要預防流產,這些孕婦晚期流產的原因一定要知道。孕婦晚期流產的原因
一、流產危險期及流產原因解術
自然流產的危險期,主要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這種自然流產,多半是胎兒染色體等異常所致,是自然淘汰的時期。466醫院婦科專家認為,如果不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的自然淘汰現象,而是因為孕婦本身的問題導致流產,根本之計就是找出問題,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再次流產。
懷孕末期的最後三個月也是流產的危險期。由於此時胎兒已經相當大了,發生早產現象多半不是胎兒的問題,而是孕婦身體狀況的緣故,所以醫生會採取安胎的策略,讓胎兒儘量在母體內待到預產期滿。有安胎需要的孕婦多數屬於懷孕中、晚期階段。
二、流產的主要徵兆
孕期出血:孕期出血都屬於不正常的,應該提高警惕。據統計,懷孕前期發生出血,約有一半的孕婦能繼續懷孕成功,約百分之三十的孕婦會發生自然流產,百分之五是子宮外孕,另外極少數的孕婦是葡萄胎、疾病等因素。
腹部絞痛:通常輕微的腹痛可以臥床休息,但若是劇烈腹痛或是伴隨出血等症狀,則要儘快就醫。
子宮收縮:懷孕中、晚期孕婦,如果感覺子宮收縮的頻率越來越密集,甚至達到了每十、二十分鐘收縮一次的規律、密集收縮,或是收縮時感到疼痛等,都要特別注意;腰酸、腹部下墜:當孕婦覺得腰部酸痛、腹部下墜感沉重等異狀時,注意若此種情況持續,要就醫檢查。
早期破水:當孕婦發生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子宮頸擴張,子宮不斷收縮並有出血現象等早產現象時,應盡速就醫。
感染:可分為泌尿道感染及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會有尿頻、發燒、上廁所時會痛等徵兆,分泌物常常惡臭、陰部瘙癢。
引起自然流產的原因
1、緒急驟變化:孕婦的情緒受到重大刺激,過度悲傷,驚嚇,恐懼,及情緒過分激動,可引起孕婦體內環境失調,促使子宮收縮引起流產。
2、內分泌功能失調:受精卵在孕激素作用下,才能在子宮壁上著床,生長發育成胎兒。當體內孕激素分泌不足時,使子宮蛻膜發育不良,從而影響受精卵的發育,容易引起流產。
3、胚胎本身有缺損:發育到一定程度胚胎即死亡,多在兩個月左右發生流產。
4、胎盤異常:胎兒常因血液迴圈障礙而死亡,多在後半期發生流產。
5、胎盤發育不良: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主要通過胎盤將母體的營養物質和氧輸送到胎兒,如果胎盤發育不良或出現疾病,胎兒得不到營養物質和氧而停止生長引起流產。
6、母體黃體素缺少。
7、外傷:孕婦的腹部受到外力的撞擊、擠壓,以及孕婦跌倒或參加重體力勞動、劇烈體育運動;腹部手術或卵巢囊腫手術而發生流產。
8、生☆禁☆殖☆禁☆器官疾病: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發育不良。盆腔腫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等均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導致流產。子宮內口鬆馳或宮頸深度裂傷都引起胎膜早破而發生晚期流產。
9、孕婦全身性疾病:孕婦患有流感、傷寒、肺炎等急性傳染病,細菌毒素或病毒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中毒死亡。孕婦患有重度貧血、心力衰竭、慢性腎炎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可因胎盤梗塞及子宮內缺氧而使胎兒殘廢,而致流產。
10、母兒血型不合:孕婦過去曾接受過輸血,或在妊娠過程中產生和血型不合的致凝因數,會使胎兒的體內細細胞發生凝集和溶血,從而引起流產。
孕婦應怎樣預防流產?
有些孕婦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導致流產,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留下後遺症導致習慣性流產,還危害孕婦健康,甚至威脅生命。那孕婦應怎樣預防流產呢?專家提醒,避免孕婦流產,要牢記以下9個注意事項。
1、發生流產後半年以內要避孕,待半年以後再次懷孕,可減少流產的發生。
2、要做遺傳學檢查,夫婦雙方同時接受染色體的檢查。
3、做血型鑒定包括Rh血型系統。
4、有子宮內口鬆弛的可做內口縫紮術。
5、針對黃體功能不全治療的藥物使用時間要超過上次流產的妊娠期限(如上次是在孕3月流產,則治療時間不能短於妊娠3月)。
6、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要保持甲狀腺功能正常後再懷孕,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藥物。
7、注意休息,孕早期3個月和孕晚期的3個月要避免房事(尤其是在上次流產的妊娠期內),情緒穩定,生活規律有節。
8、男方要做生殖系統的檢查。有菌精症的要治療徹底後再使妻子受孕。
9、避免接觸有毒物質和放射性物質的照射。
多休息保胎不等於長期臥床
出現流產跡象時,醫生往往叮囑要多休息,但是很多孕婦就以為是要臥床休息了。專家指出,在孕期長期臥床沒有必要,對胎兒也沒有好處,反而對身體不利。首先,臥床會影響消化功能,其次,長期臥床使孕婦的全身血液迴圈變得緩慢,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多休息不等於就是要求臥床。
但是有下面情況時應避免活動或少活動,最好是臥床保胎:先兆流產的孕婦陰☆禁☆道有出血,特別是血色鮮紅或伴有下腹疼痛者;由於子宮解剖異常導致晚期流產或早產的孕婦,如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因各種原因做了宮頸環紮術的孕婦;前置胎盤出血者。雖然沒有陰☆禁☆道出血,但超聲檢查發現絨毛下或胎膜下有血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