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求救,怎樣呵護我的早產寶寶?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俗話說,十月懷胎。“瓜熟蒂落”才是自然圓滿。可是臨床上,卻有相當部分新生兒是“提前報到”。就像新媽媽楊子的寶寶就提前了一個多月來到世上,看著瘦弱的寶寶,楊子心裡有說不出的心疼,醫生說早產兒的生存能力低,出院的家庭護理十分的重要。那麼出院後媽媽可以怎樣護理早產的寶寶呢?

其實,發生早產是很不幸的事,但是當寶寶出世後,我們除了更好的護理之外,也另無它法。當寶寶早產時,媽媽可以按照以下要點呵護寶寶。

第一道關:保暖最重要

早產兒在一出生的時候,基本上都要進暖箱。因為早產,寶寶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只能給他(她)一個溫暖的環境,保證其始終處於適中溫度。在此溫度下,身體耗氧量最少,蒸發散熱量最少,新陳代謝最低。等到孩子的體重達標,能夠適應外界的溫度才能出溫箱。但是不少早產兒出院之後,回到家裡,經常因為保暖措施做得不好,導致受涼感冒、發燒來就診。

專家建議:由於早產兒對溫度十分敏感,在出院之後,爸媽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體溫及室內的溫度適宜,不能過冷或過熱,在夏季,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在冬季則室內溫度保持在24℃左右為宜。這樣的溫度不僅有利於早產寶寶“追趕”生長,同時也能減少其感染的機會。

第二道關:清潔應該天天進行

早產兒回家之後,即便沒有出汗最好也天天洗澡。但是很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感冒,不大敢給孩子洗澡。所以,經常可以發現不注意清潔的早產兒,脖子、大腿等皮膚皺褶的地方出現糜爛的現象。 早產兒本身皮膚發育不成熟,很容易感染,給他洗澡不僅是簡單的衛生問題,更是預防寶寶皮膚感染的重要手段。

專家建議:給寶寶洗澡,最好在餵奶後一個小時。洗澡的時候室內溫度要適宜,特別在冬季,室內溫度一般要保持在26-28℃之間。水溫控制在40℃左右,媽媽可以用自己的手腕內側測試水溫,以不燙為宜。洗澡的時候,注意別把寶寶的肚臍部位弄濕了,如果弄濕了要用酒精消毒,再用棉簽擦乾,保持臍部清潔乾燥,以免引起感染。

第三道關:餵養有訣竅

由於早產兒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易引起嗆奶而窒息,加上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也較差。所以,出院回家之後,科學餵養很重要。家長在沖調配方奶的時候,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溫度也要適中,媽媽可以把沖調好的奶汁滴在手背上以不燙為標準。餵奶速度要慢,避免寶寶吃得太急而導致嗆奶。

專家建議:奶瓶應定期煮沸消毒,居室定期開窗換氣,保證空氣新鮮。由於孩子的免疫力低下,避免腸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這是提高早產兒生存率的關鍵。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第四道關:防止感染

早產兒其實很脆弱,病毒細菌等隨時都在準備入侵寶寶,所以,寶寶應該儘量避免到太多人的地方。

專家建議:除了專門照看寶寶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入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寶寶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 在給寶寶餵奶或接觸寶寶前,要換上清潔乾淨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淨雙手,避免交叉感染。

第五道關:撫觸可以讓寶寶更快成長

撫觸將給寶寶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在大腦中形成反射,這時寶寶的眼睛、手腳可以充分活動,有助於促進寶寶智力的發育。

其實,如果媽媽在懷孕時多注意,預防早產,這樣就可以解決早產兒護理麻煩的問題。

多注意子宮收縮頻率

在超過飪振三十周後,子宮收縮次數才開始增加,但也很少超過每小時四至五次,所以對於容易發生早產的孕婦一般都建議媽媽嘗試學習以手去感覺下腹部子宮的收縮,如果每小時子宮收縮超過四至五次,表示子宮收縮的次數增加,子宮變得不穩定,有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需要臥床休息或進一步處理。

時刻警惕早產的警訊

另外有些病人在發生早產前會有類似下腹脹痛、下墜感,像月經來潮時的脹痛或痙攣腰酸、陰☆禁☆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出血的症狀出現,均應特別注意。這些症狀都是在子宮規則收縮發生早產之前常見的警訊,應該盡速處置。

除了安胎的藥物之外,病人在就診之前或安胎治療出院後,仍應多臥床休息,醫師建議早晚最少各臥床一小時。儘量左側躺,但以舒適為原則,視情況需要增加臥床時間及次數。若有早期破水、子宮頸擴張或羊膜膨出至子宮頸或陰☆禁☆道的現象均應住院治療。

早產高危險群

本身曾有早產病史、懷多胞胎或在懷孕期間經常有陰☆禁☆道出血的孕婦,均是早產的高危險群病人,應多注意休息並觀察子宮收縮的次數。至於患有糖尿並高血壓,甚至妊娠高血壓症的孕婦更應注意飲食控制與服用藥物,必要時儘早住院治療,控制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並延長妊娠周數。有些孕婦本身的工作量大,或是體力、精神壓力負荷大者,亦應視情況在孕期多臥床休息。因為許多文獻報告均顯示過多體力或壓力的負荷都容易造成早產。

均衡的飲食則是懷孕或安胎期間最好的營養補充,胎兒並不會因為媽媽多吃高蛋白食物或某類特別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就會生長得特別迅速。多攝取含高纖維的蔬菜及適量的各類含蛋白質、脂質、糖類食物不僅對胎兒有益,也可幫助孕婦體重的控制、消化道的蠕動及排便。

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早產發生

保持與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密切聯繫,是孕婦居家避免早產或並發癢的一個有效方法。瞭解個人的生理特質,注意早產的症狀,善加利用醫護人員的意見,通常可以減少許多併發症或早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