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抱抱小寶寶,親子感情好培養

對於初為人母初為人父的年輕爸爸媽媽來說,看到那可愛的寶寶,抱著他,可能會比寶寶更緊張:新生的寶寶軟軟的,抱著、換衣服、洗澡都怕弄傷他。至於讓寶寶感到舒服,就更難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抱起那麼柔軟的寶寶呢?

其實,你新生貝貝的身體並不象你想像的那樣軟弱。母親一定還記得貝貝在你身體裡的時候,是多麼的好動、活潑,有時伸出的小拳頭,踢起的小腳丫還挺有力的。何況現在人家已經不是胎兒了,而是一個"獨立"的嬰兒,當然比以前更厲害了。你知道嗎?你的新生寶貝已經會40多種反射活動了,有些是有明顯生物學意義的,與寶貝的生存直接有關的,比如角膜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對光反射,吞咽反射,噴嚏反射等等,這些反射生來就有,以後永遠保持。還有一些反射活動是生來就有,以後應該逐漸消失的,比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驚恐反射,踏步反射等等。這些反射活動對維持小嬰兒的生存,防禦危險和探索世界是很有意義的。不僅如此,這些反射活動是條件反射形成的自然前提。沒有這些自然前提,條件反射也就無法形成,嬰兒的心理發生也就無從談起。最近的研究結果更令人驚歎,新生兒還具有躲避迎面來物的動作能力,表現為縮頭或後仰,眨眼或側身等。還有學者發現新生兒有夠取物體、同步模仿等動作能力。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親子相冊

雖然是這樣,寶寶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親密呵護。新生兒出生以後,剛剛離開母親子宮內既寧靜又暖和安全的生活環境,突然來到充滿空氣亮光的陌生世界,也十分不習慣,也感到驚慌不適,尤其被人抱起時頭和頸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墜落感覺,會出現驚嚇。因此作為媽媽爸爸要學會撫抱嬰兒,使他受到支持,感到溫暖安全,全身舒適放鬆愉快。這種貼身撫抱是親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對嬰兒身心發育十分重要。從新生兒起就應一日多次抱起嬰兒,逗引他,引他注視和他講話。一般抱撫嬰兒都在小兒睜眼睡醒時,當睡熟時儘量讓他睡在小床上。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親子相冊

抱起嬰兒前可先用眼神或說話聲音逗引,使他注意,一邊逗引,一邊伸手將他慢慢抱起。抱仰臥的孩子可一手伸至頭頸後及背部,另一手從另一側托住臀部和大腿,讓他在你手臂上躺一會兒,使他感到安全舒適,再輕輕將他抱起,使他儘量靠近你軀體,緊緊依偎著你。親切溫暖安全的擁抱會讓嬰兒感到十分滿足。抱俯臥的嬰兒可一手托住嬰兒下巴、頸胸,一手從外側伸入下腹,抓住對側臀部及大腿,輕輕將嬰兒翻過來擁入你懷中。抱嬰兒可採用下列不同姿勢和位置:

1.橫抱:可讓小嬰兒橫躺在你前臂上,用手掌托住他背部,手指捏住外側臀部及大腿根,嬰兒的頭和頸擱在臂彎處,胸腹近側靠近母胸及上腹部,母親另一手還可用玩具逗引小兒或做其他事。待嬰兒稍長大,則要用兩手橫抱、一手臂托住嬰兒頭的枕部和頸背,手掌從背部握住嬰兒外側肩和手臂,另一手從下托住嬰兒臀部和雙腿,這樣橫抱嬰兒不易滑落。你坐在椅子上,可將嬰兒仰臥于你大腿上,兩手從兩側托住嬰兒頭、頸和上背部,讓嬰兒雙腳頂住你腹。也可將嬰兒橫放在母親大腿上,用雙手上下托住嬰兒。

2.坐式抱:嬰兒從小喜歡看四周人物,坐著豎直抱時顯得特別高興活躍,可逐漸提高橫抱嬰兒的頭頸、上身,使其慢慢習慣上身直立,待嬰兒頭部能豎直時,可采坐勢懷抱,嬰兒臀部及兩下肢置於母坐著的大腿上,上身坐直,嬰兒臉向一側,用一手臂繞過嬰兒頸背握住外側腋下,將嬰兒另一側肩身緊靠母胸前,坐姿懷抱不僅嬰兒可環視四周,尚可母嬰對視,進行談話和逗引。另一坐式抱為嬰兒背靠母胸,臉手向前,母一手從腋下經前胸環抱嬰兒。另一手從同側嬰兒大腿下伸向另一側抱住另側臀部和大腿。

3.豎抱:嬰兒伏于母肩,將嬰兒抱直,胸腹緊貼母前胸,一手臂繞背抓住對側嬰兒上肢,小嬰兒頭尚不能豎穩時可將手掌托住嬰兒頭和頸,母另一手從背後托住嬰兒臀部和雙腿,撐住全身重量,緊緊抱住嬰兒,這樣嬰兒頭靠母肩向後可看見四周人物,又鍛煉了頭頸部肌肉,訓練豎頭抬頭動作。將嬰兒從抱著位置放到床上或桌上時也要動作輕柔緩慢,母手臂可在放下嬰兒後在原處停留片刻,待嬰兒感到不晃動,安全和舒適後,才慢慢把兩手相繼抽出。

在驚歎造物主的神奇之余,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保持著一種信任和欣賞,更多的是,在和寶寶的親密接觸之間,建立起一種無法代替的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