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7大症狀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相冊

寶寶出生前在子宮中,就像待在一個恒溫的房間裡,周圍溫度維持在 37℃偏上,寶寶的體溫在恒定狀態。等到出生之後,一離開溫暖的“舊居”,便暴露在外界環境中,再加上自身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寶寶很容易受周圍環境溫度影響,一點點冷或熱都會讓寶寶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寒冷季節裡出生的新生兒,有時會因過冷而發生凍傷,甚至引起器官損傷,這是一種疾病,叫做“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7個症狀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主要症狀表現在皮膚出現異常:

1. 皮膚涼。輕症局部皮膚發涼,重症則全身皮膚發涼。

2. 出現硬腫。皮膚出現硬腫,不易捏起,嚴重時皮膚僵硬如同橡皮。硬腫的發生順

序是:小腿→大腿外側→整個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

3. 顏色發紅。早期呈暗紅,嚴重時變為紫紅色。

4. 多為寒冷引起。從名稱可以看出,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好發生在冬春寒冷季節。

5. 發病較早。大多在出生1 周內發病。

6. 體溫。表現為體溫較低,新生兒體溫低於35℃,四肢甚至全身冰涼。

7. 不良反應。寶寶不願吃奶,哭聲低弱或不哭不動。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相冊

預防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

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發病率。預防的關鍵在於爸爸媽媽們的重視。

1.重視圍產期保健

新生兒窒息、感染疾病等因素也會導致寒冷損傷綜合征,所以圍產期的保健一定要做好,加強產前檢查,以免發生早產、急產和產傷。

2.重視新生兒保健

為預防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應該:

● 儘早開始哺乳,保證熱量的供給。

● 用溫暖的被褥包裹新生兒,注意保暖。

● 嬰兒房內的溫度不低於24℃,如果室內溫度太低,可以用瓶子裝些熱水或將熱水袋放在小床上,但注意與寶寶保持距離,避免發生燙傷。

● 對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需重點保護,每天量體溫並查看皮膚狀況是否正常。

● 及時治療會誘發寒冷損傷綜合征的各種疾病。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相冊

溫馨提示

預防和治療措施須得當

1. 由於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通常在生後一周內發生,因此做好一周以內新生兒的護理尤為重要。保溫不足可誘發本病,因此維持新生兒的體溫在正常範圍是預防的關鍵。

2. 治療的方法包括:恢復體溫、抗感染、保證液體及能量供應,糾正器官功能紊亂。

3. 恢復體溫是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的複溫方法將直接影響患兒的病情恢復。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嬰兒暖箱複溫,以提高患兒體表溫度。

“春捂秋凍”談秋冬季養生

史上最全超實用秋冬寶寶水潤秘笈

“心病”讓寶寶身高停滯不前

媽媽須知:六步急救小兒抽風

秋末冬初吃好早餐最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