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春天到,孩子皮膚過敏怎麼辦?

春天,小兒過敏高發時節

進入春季,又到了小兒過敏高發的時節,尤其是當寶寶接觸到空氣中漂浮的花粉和細菌孢子等致敏物質後,皮膚會立馬給“顏色”看,出現紅腫、發癢等過敏性皮炎等異常現象。

通常,過敏反應常在小兒接觸過敏原半小時至數小時後出現。

1、一般症狀。小兒面頰、鼻頭及耳垂潮紅,耳道濕潤,耳痛,鼻塞,打噴嚏,黑眼圈,眼瞼腫脹、下垂,頭痛,唇幹,皮膚乾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現皺紋,腹痛,腹瀉,腹脹,便秘,臂、腿或關節處有濕疹,反復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淺而快或不規則,脈搏紊亂,血壓升高,關節發緊等。

2、行為改變。不同年齡組的小兒,行為表現各異。

0~1歲嬰兒組:持續哭喊或尖叫,不能進食或需要不停地進食,煩躁或極度萎靡,入睡困難或嗜睡,不願被抱,搖頭,等等。

1~3歲幼兒組:莫名其妙地發脾氣,過分活躍,亂蹦亂跳,撞床,疲勞,蜷縮在桌椅下、床底下或傢俱內等黑暗的角落裡,拒絕被接觸,不願穿衣、脫衣,等等。

3~6歲兒童組:情緒和行為突然改變,多動,不能安靜地坐著吃飯、聽故事或看電視節目,煩躁,疲勞,違拗,沮喪,有攻擊行為,搖晃腿,嗜睡或夢魘,寫字或畫畫時不能在一水平線上進行,或字越寫越大並往上翹(興奮型),或字越寫越小並往下降(抑鬱型),間歇性講話困難,5歲後還尿床,等等。

過敏源往往“潛伏”在身邊

不讓寶寶的皮膚受到過敏的傷害,最重要的是遠離過敏源。生活中,許多常見的過敏源往往是小兒喜歡吃的食物、習慣喝的飲料、喜歡聞的氣味或經常玩耍的地方,所以常常被人們忽視。

其中,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及乳製品,麵粉類,玉米類,雞蛋,糖,番茄,馬鈴薯,巧克力,酵母,食用色素,水果,牛肉,豬肉,等等。常見的致敏環境因素有:花粉,黴菌,灰塵,樹,煙草,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藥物,寵物,地毯,等等。綜合因素更容易引起過敏。

同時,防止皮膚過敏首先應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和適應能力。父母要注意的是,在戶外活動時,儘量少讓寶寶的皮膚暴露在外,以避免皮膚表面接觸到花粉等物質。有條件的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過敏原測試,以便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過敏原一旦明確,應立即停止繼續接觸過敏原,過敏反應通常自然消失。

皮膚過敏的日常護理

1.做好皮膚日常護理在氣溫偏暖季節,過敏症患者常以為外界氣溫較暖,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而放棄對皮膚的保養,或是過多地使用洗面乳及去脂力強的潔膚用品。這容易破壞皮脂膜而降低皮膚抵抗力,引發皮膚過敏。許多人皮膚過敏後,又停止了護理保養,致使皮膚水分不足,容易起皺,導致惡性循環。因此,無論寒暑春秋,過敏症患者都要十分小心護理皮膚,除了保持每天3次溫水洗臉外,還要用些特效療膚水、療膚霜,爽膚、潤膚,持之以恆。

2.採用飲食調理脫敏法過敏症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煙、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別。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根據營養學家的研究,洋蔥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過敏症的發病。另有多種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過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別顯著。過敏性體質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漿。

3.採用脫敏治療法對某些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求助於醫學手段,改變過敏性體質。醫生在這種療法中要用化學方法改變患者血清,使其稀釋。向皮下注射改變了的致敏原和乳類、花粉等物質製成的抗原浸液,並逐漸增加致敏原的濃度,以調整人體免疫系統,使過敏者體內產生對過敏物質的抵抗力,從而有效地防止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