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 ?

2月23日,孫儷發微博曬出等等和小花妹妹在牆上“作畫”的趣事。看到兩個小寶貝如此盡興地創作,媽媽孫儷也開心地表示贊成……

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自己家裡雪白的牆壁上經常有各種各樣不是畫的畫,自己的孩子經常在上面留下各種塗鴉。為此,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制止還是讓孩子繼續畫?

孩子為什麼喜歡在牆上畫畫?

1.一般說來,喜歡在牆上塗鴉的孩子正處於藝術和審美發展的初級階段,其繪畫形式就表現為塗鴉。人類在認識水準和審美能力發展初期,也是在山洞的牆壁上進行繪畫和雕刻,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是今天我們藝術高水準發展的源泉。同樣,孩子要想達到一定的認識水準和審美能力也必須經過在牆上塗鴉的階段。正是在這種亦遊戲亦藝術的快樂活動中,他的審美意識開始蓬勃發展,認識水準得到很大的分化和提高。

2.從意識到筆的魔力開始,寶寶的藝術能力開始萌發。對於寶寶來說,筆就是一個奇妙的玩具——能在畫過的地方留下痕跡。他剛剛有了物件意識,只要隨意動動筆,就會出現各種奇怪的線條,這對他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就像他和大人玩捉迷藏一樣,突然看見對方總是讓寶寶驚喜得哇哇大叫。寶寶就是在塗鴉裡和線條捉著迷藏,體驗著線條突然出現的神奇和樂趣!

雖然最初寶寶的塗鴉是無意的,但他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小手和筆有很大的聯繫。小手舞動的姿勢不同,筆端流出的線條會不一樣:有的筆粗,有的筆細;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別的顏色。雖然寶寶還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但他已經意識到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這層因果關係,注意到各種筆的性質之間細微的差別;他甚至還學會了對自己行為的後果進行預期。這是寶寶認識能力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3.牆壁對寶寶來說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操作臺,不需要任何人的説明,觸手可及。相對紙來說,牆壁比較穩固,不會隨便移動,比較容易控制,只要拿筆的小手用力就可以了。而且,隨便站著、坐著都行,一點都不妨礙活動的自由。而在紙上塗抹,要求就高多了,要扶穩紙張,不能讓它跑了,也不能畫到紙外面去;而且,還得趴在桌上,一會兒就累了!這對一兩歲的寶寶來說,要求實在太高了!

對於年紀幼小的寶寶,建議家長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訴孩子,“你在紙上或畫板上畫,媽媽會更開心。”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家長可以把畫筆換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洗的顏料,讓孩子創造後可以及時清洗乾淨;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購買不同的繪畫工具,給孩子規定可畫和不可畫的範圍,建立“規範”的概念,漸漸戒掉在牆上作畫的習慣。

孩子作畫的變化過程

不難發現,在孩子作畫時,很多家長都會在一旁進行指點和幫助,“都不知道他亂塗什麼,看不懂”“寶貝,這個圈畫得不圓”“寶貝,媽媽抓著你的手,應該這樣畫才對”……家長的種種不理解和干預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作畫心情,打擾孩子作畫的專注力,甚至磨滅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讓孩子的想像力蒙上一層灰。

其實,孩子不同時期的的作畫都會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1歲:從最初的點、短橫、折線再到連續的圈,主要以塗鴉為主。

2歲:眼和手不斷協調,能獨立畫出單獨線條和封閉圓圈。

3歲:開始有意識、有目的的畫畫,內容單一,但卻富含想法。

4歲:畫出各式奇特的形象,學會畫簡單的人體頭部、手、腳等。

5歲: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開始根據生活中的場景,畫出具有相關聯繫的簡單場景或故事。

6歲:繪畫想像力爆發高峰期,奇異美妙的幻想與想像幾乎占了全部,能根據故事進行整合繪畫。

7歲以後:作畫手法開始轉向寫實,內容豐富,線條開始流暢,運用的繪畫工具更複雜。

其實,塗鴉期的初始是,從無目的地亂塗亂畫到能有意識地控制,並設想了某些意義,說明兒童已從單一的機械動作轉化為對形象思考的心理發展過程。

國外就有一位媽媽Ruth Oosterman從自己3歲女兒的塗鴉中找到了靈感。她將女兒的畫中添入自己的想像,於是就變成了頗具心意的新作,令人稱奇。而女兒的繪畫風格也從早期的簡單線條,慢慢豐富,美觀。

但是,這樣肯耐心陪孩子畫畫的媽媽畢竟少見。平常家庭仍舊面臨孩子亂塗亂畫的“熊”階段。不能扼殺孩子的繪畫能力,又心疼自家牆面,那如何讓孩子開心作畫又不搞破壞呢?

相關閱讀:寶寶的性格隱藏在他的畫中

1、繪畫準備

①家庭裝修時選擇抗汙、耐擦洗牆面漆,方便輕鬆擦掉污漬。

②準備一些大開頁的白紙或廢舊報紙、舊掛曆、舊包裝盒等鋪在地上或者貼在牆上,廢物利用。

③收集一些大的紙箱,將孩子放在裡面。

④準備一塊小白(黑)板,或者購置專門的黑板貼。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專門為孩子開闢一面塗鴉牆。

⑤購置一些繪畫簿或者畫架。

搶救牆壁小貼士

1. 在寶寶夠得著的牆壁高度上貼上空白的牆紙。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寶寶可以盡情享受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的塗鴉所帶來的樂趣;而父母只要定期更換牆紙就可以了。注意,牆紙不要選擇太薄、太軟的,容易被寶寶戳破、撕掉。畫素描用的鉛畫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待寶寶稍大一點以後,再引導他用筆和紙來表現他對世界的認識。

在牆上塗鴉的現象大概會持續半年時間,到寶寶兩歲左右,他對藝術的感覺發展到另一階段——樣式階段的時候,就可以漸漸培養他在紙上畫畫的習慣。這時,寶寶的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畫的形狀代表什麼,和大人進行愉快的交流了。

相關閱讀:畫畫對孩子的好影響 超乎你的想像

2、事後補救

就如孫儷家一樣,如果沒有做好事先準備,只能在後期不斷補救,如刷牆或更換牆紙,較為麻煩,費時費力。

3、保留+再加工孩子的繪畫歪歪扭扭,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的特殊美感,凸顯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作力。

如果怎麼教導孩子別在牆上畫,孩子也不願聽,那就放寬心,讓孩子安心畫吧!事後再加上自己的創意,與孩子共同打造“愛”的牆壁。換種思維方式,既是美好的留念,又凸顯了家庭特色。

最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對繪畫或剪紙、折紙、粘貼畫等有興趣時,不妨嘗試挖掘孩子的美術天賦。這時,家長需要注意:

1、孩子作畫時別打擾,等孩子畫完,問問孩子畫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故事,善於傾聽、交流。在孩子進行“大創作”前,幫他圍上圍裙、戴上袖套,接納他因為畫畫而變髒。

2、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評判孩子畫畫水準如何,告訴孩子“畫畫不一定要畫得像”,孩子繪畫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試著去引導、鼓勵孩子多嘗試。

3、不要協助、示範孩子如何畫畫,讓孩子思考、動腦,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不要拿其他孩子作比較,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都不同,即使畫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也值得欣賞。

4、要時常記得讚美孩子,誇他進步的方面,而不是泛泛說“你真棒”。如果孩子想要你也一起參與畫畫,不妨陪孩子一起畫吧。孩子創作的作品,不妨專門貼在牆上作為展示,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畫畫的興趣。

5、當孩子對剪紙、折紙、貼畫等感興趣時,注意觀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別阻止,這是孩子探索、發展造型能力,是有益的智力開發。

6、平時多帶孩子體驗生活,拓展孩子的視野。如生活類:遊樂園、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動物園、各類展覽等;藝術類:音樂會、畫展、電影、繪本故事等,或外出遊玩,感受自然,豐富孩子的想像。

7、如果孩子興趣濃厚,可以專門培養,找老師給孩子做深層次的輔導。但如果孩子僅僅作為一個普通愛好的話,別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畢竟讓孩子釋放天性,自由自在的揮灑,感受童年的快樂最為重要。

相關閱讀:孩子的這些行為 你誤解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