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寶寶“走神”當心中暑
相冊
進入暑期後由於高溫不斷,寶寶中暑的情況也開始多了起來。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在陽光非常強烈的時間出門,同時,要及時補充水分,養成喝水的好習慣,預防夏季中暑。
防止寶寶被暴曬
“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下,寶寶更容易中暑。”專家介紹說,如果寶寶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並且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就極有可能是中暑了。“這時如果能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專家告訴記者,家長帶寶寶出門時,一定要記得備好防曬用具,10時至16時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是最強烈的,儘量不要在這個時間段外出暴曬。同時,家長要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如果帶著寶寶外出旅遊的話,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是必不可少的。
相冊
小寶寶勿包裹太緊
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們,不要總以為寶寶太小,抵抗力弱,穿得太少會受涼。其實,在炎熱的夏季,成人穿多少,小孩就應該穿多少,只要寶寶的小手和小腳摸上去不涼,就表明穿得比較適度。而寶寶的小肚皮比較薄,因此易著涼,引發拉肚子,媽媽最好給胸腹帶上個小肚兜,避免寶寶著涼。
雖然要給寶寶穿得少一些,但腳心是一定要注意保溫,因為寶寶的腳心同大人不一樣,對溫度十分敏感。如果著涼,就會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痙攣,誘發傷風感冒,甚至支氣管炎。
要及時補充水分
“一定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專家表示,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專家提醒,在炎熱的夏季,家長們應當每20~30分鐘讓孩子喝一點兒水,讓孩子漸漸形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
相冊
氣象專家支招預防中暑
中央氣象臺氣象專家建議說,中暑的發生是綜合因素產生的,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高溫、高輻射,也就是俗稱的幹熱,強烈的太陽照射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人體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非常容易中暑。
另一種是高溫、高濕度,即夏季常見的濕熱天,人體不能正常排汗,皮膚血流量和心輸出量大大增加,心衰發生率和心臟病死亡率也會增加。
氣象專家表示,避免中暑重在預防。飲食方面,首先應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被帶走,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食物方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番茄、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等。關於冷飲,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降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各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
相冊
在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陽帽。進行長時間戶外運動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儘量不要呆在戶外,有條件的可適當進行午休。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室內外溫差太大也會導致中暑。
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公眾應該如何應對呢?專家說,如果有頭暈、噁心、心慌等症狀,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此時,應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個陰涼處坐下休息;同時補充水分,小口慢飲,以防加重心臟負擔。解開領口扣子、領帶、皮帶等,保持身體周圍通風,並塗抹或服用解暑藥物;在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後,若症狀不減反增,應及時就醫。
此外,一旦周圍有人發生中暑症狀,應當立即將病人移到陰涼處,並保持周圍通風;解開衣扣,用各種方法幫助身體散熱;幫助服用解暑藥物,並按壓人中、虎口等穴位幫助恢復意識,如果症狀沒有減輕,應立即撥打救助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