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二寶打鬧不愁 兄弟姐妹自有緣分

家有二寶的父母們經常認為,當弟妹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兄姐看起來像是滿心期待做好心理裡備的樣子,二寶出生後應該沒什麼問題。事實上,老大們常誤以為弟妹一生下來就可以陪他玩。當弟妹真的出現,並且霸佔了媽媽大部份的時間和注意力時,老大才開始發現,這個小東西不是這麼有趣。

於是手足之間會彼此嫉妒,那是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手足競爭的威脅感,而每個小孩的內心深處都想獨佔父母親的愛。面對手足競爭,父母只要堅持做到以下幾個原則,孩子自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和諧共處的一家人。

1. 相信每一對兄弟姊妹都有他們自己的緣份

有的相親相愛、有的誓不兩立、有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孩子自然會在不同的關係和模式中學習和磨練出應對的方法。父母期待孩子間永遠相親相愛是不切實際的,也不要把孩子的相處全部當做是自己的責任。兄弟姐妹之間適度的爭吵,其實是學習如何解決人際衝突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2. 不要要求老大瞬間長大

父母生了老二之後,常會期待老大瞬間懂事,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沒有老二的話,就比較能把老大當小孩看待,不會有不合理的期待。所以要常提醒自己,老大雖然比較大,但他也還是個小孩子。而家裡最小的孩子,總是被當成比較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即使孩子已經長大了,還是容易過度保護。

3. 接納孩子對弟妹的情緒,但嚴格規範孩子的行為

當嫉妒或憤怒的情緒出現時,表達同理和瞭解,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經驗,並且引導他說出來。但是情緒不等同于行為,對於傷害弟妹的行為就要嚴格的規範。

4. 避免說出比較兄弟姐妹行為的評論

例如:“還是弟弟比較乖”、“你為什麼不學學哥哥”。任何比較都會強化競爭,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反應方式。尤其是:“因為哥哥本來就要讓弟弟”、“怎麼有這種姐姐,姐姐好壞”之類的話。孩子很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稱謂,而感覺父母偏心。

5. 安排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

讓小孩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及充分的被重視感覺。也可以常跟孩子說:“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為弟妹出現而被分掉,因為媽媽的愛會源源不絕,變成雙倍的量。”不斷給孩子愛的保證,並且強調媽媽給孩子的愛,是依著孩子的特質和需求量身訂作的獨特的愛。

6. 製造機會讓孩子互相依賴或是互相幫助

當對立的兩方有共同的敵人時,敵人也會變盟友,開始合作。有時在遊戲中父母可以扮演那個共同的敵人,讓孩子們聯手打敗,幫孩子創造合作互利的機會。

7. 教會孩子和平相處的技巧

發現對方的優點,強調手足之間的好處:遊戲時的玩伴、出門在外的依靠。讓手足間感受到多了一個小夥伴可以分享經驗和交換情報、團結力量大等等。

手足之間的愛,有時候可以超越父母,但是兄弟姐妹間的相處模式都是獨有無二的,父母們不要總要求“兄友弟恭”式的手足情,只要是和諧的,下一輩的“紛爭”爸媽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