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的時候 都在“說”些什麼
會說話前的寶寶,因無法與家長交流,不能表明他們的需要,所以哭就是語言,從離開母體的一秒鐘,他們就用哭來向世人宣佈,自己到了這個世界,所以寶寶的第一聲哭泣,在我們看來是意義重大的,因為這聲哭是生命的象徵,哭聲的大小衡量著生命的品質。所以新手媽媽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而心煩,反而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因為嬰兒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的,應該是有不舒服的地方,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所以新手媽媽要學會聆聽嬰兒“說”什麼,瞭解寶寶為什麼會哭鬧,我們做為新手媽媽應該怎麼做?
首先跟大家分享如下幾種嬰兒哭鬧原因的特點。
一、饑餓時哭
平坦而有節奏,邊哭邊覓食。哺乳後,即入睡。
二、身體不適時哭:
如臥位不適、衣服過緊、蚊蟲叮咬等,此時寶寶特別煩躁,四肢扭動、眉頭緊皺。處理舒適後即可停止。
三、受到驚嚇或打擊時哭:
哭聲高而尖,回聲長而短,做媽媽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處理。
四、疼痛時哭:
鬧哭聲忽緩忽急,不覓食。可能是腸絞痛、脹氣、外耳道癤、皮膚感染等。首先,要測體溫,及時請兒科醫生診斷治療。
五、煩躁不安或孤獨時哭:
哭聲斷斷續續,時不時會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抱起安撫後即可不哭。
下面再跟大家探討下寶寶哭鬧的原因分析與應對:
原因一:寶寶是否餓了?
判斷與應對:新生寶寶一般1-2小時喂一次奶,大概60-90ML。建議新手媽媽手邊都準備個小本子,記錄下寶寶進餐,喝水,睡覺等時間。計算如果距離上次喝奶時間差不多了寶寶哭鬧起來,可以把手指輕輕放在寶寶嘴邊,寶寶要是餓的話,會張開嘴巴,有明顯的覓食反應。而且寶寶要是一直醒著,比睡覺的時候容易餓,要是不到3個小時,也要給她餵奶。如果寶寶經常性的哭著要吃奶,那麼可能就是一次喂的奶量不夠。如果是人工餵養就增加每次奶粉的量,母乳不夠的話需要另外給寶寶加奶粉,採用混合餵養。另外,人工餵養的寶寶,不到餵奶時間哭鬧,不一定是餓,也可能是渴了。所以還要注意每兩次餵奶中間給寶寶喝溫開水,一次30~50ml。如果寶寶不肯喝開水,可加一點葡萄糖粉。超市內有出售專門的嬰幼兒葡萄糖。但要考慮到寶寶很有可能會以後習慣於喝有甜味的水,所以媽媽們要平衡利弊,適量很寶寶喝加有甜味的水。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補充其他水分。
原因二:檢查尿布是否濕了
判斷與應對:給寶寶用紗布尿布,一般尿一次就要換一塊。可能有媽媽認為用紗布尿布很麻煩,要經常換洗,但小編覺得,最好白天還是用紗布,因為寶寶的屁屁很嬌嫩,用紗布可降低寶寶紅屁股的幾率。而且紗布的可以重複使用,較節省。在使用紗布尿布時,可以在尿布和屁屁之間墊一張隔尿墊巾,寶寶要是尿了,這張墊巾可以起到隔離的作用,不會讓寶寶的屁屁泡在尿液裡,要是便便了,便便會留在這層墊巾上,不會過到尿布上,尿布也容易清洗。平時便便後要用濕紙巾擦乾淨。每天除了給寶寶洗澡,在臨睡前,還要給寶寶洗屁股,洗好後塗上護臀膏。晚上使用紙尿褲時,儘量也不要一整夜都不更換。媽媽勤勞,寶寶才不會被紅屁股所困擾。
原因三:寶寶是否想要人抱了?是否想睡覺了?
判斷與應對:如果寶寶躺著哭了,把她抱起來就不哭了,排除上面兩種原因,那就是想要人抱了。很多准媽媽的想法是寶寶要是哭起來不能老是抱,會養成抱的習慣。可是真正看著可愛的寶寶躺在床上哭得撕心裂肺,還是會忍不住去抱她。有些寶寶想睡覺時也會哭鬧,這時候把寶寶抱起來輕微搖晃,輕輕拍拍她,哄她入睡。
原因四:檢查寶寶的鼻子裡是否有鼻屎?
判斷與應對:這可能會是一項較易被忽略的問題。清理鼻屎可以用小棉簽,注意清理時不能太深入寶寶的鼻子。如果鼻屎較深,建議先不予處理,在寶寶打噴嚏時會把鼻屎帶出來,等帶到比較外面的時候,再用棉簽挖出來。
原因五:摸摸寶寶的肚子是否硬梆梆的?
判斷與應對:寶寶如果哭鬧得很厲害,肚子自然會繃緊,所以要寶寶稍微安靜的時候摸。肚子硬梆梆可能是腹漲。如果寶寶每次喝完奶就會哭鬧,同時肚子僵硬,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給寶寶喂些開水,如果症狀緩解,就沒什麼關係,如仍長時間哭鬧,需要救醫,一歲前的小寶寶易患腸套疊,有危險性,要避免延誤治療時間。奶粉寶寶如果連續幾天進食後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建議換種奶粉嘗試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