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寶寶問題多:媽媽要怎樣應對好奇寶寶?
學齡前的兒童平均每天會向父母提出一百個左右的問題。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好像是“十萬個為什麼”,父母有時為此感到厭煩,希望孩子住口,別再問了。不幸的是,面對不耐煩的父母,孩子便真的住口了。
聰慧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栽培,然而面對孩子孜孜不倦的發問,父母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呢?
耐心
媽媽會發現,有時候孩子會對某個話題特別感興趣,不時會跑到跟前問長問短,告訴他答案後,很快又忘記了,過些天又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有些媽媽不勝其煩,會對孩子說:“之前不是跟你說了嗎?怎麼又不記得了呢?”這樣的回答,可能會打擊到愛發問的積極性,影響他對這個世界的探知欲。
其實,健忘是孩子的共性,媽媽對此要保持寬容的態度,然後耐心、不厭其煩的回答孩子的問題。同樣的答案,孩子若記不住,那麼建議可以換個方式表達,用有趣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或將答案引入生活,讓孩子去發現探尋答案。這樣,孩子會對這個問題的記憶更加深刻,還可以培養他的發散思維,重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正面回答
有些敏感話題如兩性、暴力、生死等,父母們通常不願和年幼的孩子談及,甚至當孩子問到時多半也會選擇回避的態度。這樣,反倒會讓孩子激發起好奇心,鍥而不捨的去尋求答案。
對於那些可能影響孩子三觀的問題,與其讓孩子自行尋求答案,不如由父母主動灌輸正確的思想,以正孩子三觀。例如:我是從哪裡的?人為什麼會死?叔叔阿姨為什麼抱在一起?父母的正面回答,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這將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引導和鼓勵
在孩子眼裡,媽媽是無所不知的大人。事實上呢?媽媽並非無所不知。當孩子問出媽媽也不懂的問題時,有的媽媽習慣裝懂。這樣做,並不利於培養孩子,反而會在孩子心中樹立一種大人無所不能的印象,從而導致寶寶盲目崇拜大人,形成自卑情緒。
如果媽媽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媽媽也不懂,咱們一起尋找答案。”媽媽帶著孩子寶一起查找答案的過程,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達一種求實好學的精神,也是在教寶寶一種學習方法,當這些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孩子頭腦裡的時候,孩子會一生受益。
讓孩子參與到發現答案的過程中來,也能讓孩子體驗探知的感受,這將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對這個世界充滿期盼和希望。
觀察
但是,有一點媽媽要引起注意。那就是當孩子不斷地重複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比如“為什麼要吃飯”、“為什麼去幼稚園”、“為什麼喝水”等問題時,可能是孩子在發洩負面的情緒,比如,他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去幼稚園、不願意喝水等。
面對孩子的消極反抗,媽媽要耐心告訴孩子吃飯、去幼稚園、喝水等的重要性,說完後,再徵求孩子的意見,寶寶就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