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牛奶會增加易感兒童糖尿病發生的可能性

 
根據《糖尿病》雜誌10月期上的一篇報導,對於糖尿病易感兒童,早年飲用牛奶中微量牛胰島素會使其對胰島素產生細胞免疫。

以往的研究曾發現一些兒童飲用牛奶會產生胰島素抗體,但直系親屬有I型糖尿病的嬰兒飲用含牛胰島素的牛奶會如何並未得到細緻的研究。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Paronen博士和他的同事研究了未用母乳餵養、6-8個月以內的糖尿病高危嬰兒分別飲用牛奶配製的營養食品和水解酪氨酸製品的情況。

在3個月大時,飲用牛乳製品的嬰兒T細胞對牛胰島素的反應性明顯高於飲用酪氨酸製品的嬰兒或母乳餵養嬰兒,但這三組嬰兒對人胰島素的反應性沒有差別。不過,再晚幾個月,它們對牛胰島素反應性就沒有差異了。

另外,與飲用酪氨酸製品和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飲用牛乳製品的嬰兒IgG抗體水準較高,而3個月以內就飲用牛乳製品的嬰兒IgG抗體特別高。

研究者得出的結果論是:“我們的觀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服用外來胰島素在導致I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中是否起某種作用?對於一些遺傳易感兒童,持續、小劑量、早期接觸牛乳製品中的牛胰島素可能會導致對胰島素免疫耐受的喪失,就象本研究中一些兒童出現胰島素自身抗體一樣。

研究者還指出,在飲用牛乳製品組,母親有糖尿病的嬰兒對牛胰島素和人胰島素細胞免疫反應性較父親有糖尿病或同胞有糖尿病的嬰兒低,針對牛胰島素的IgG抗體24小時內產生量也是如此。所以他們認為,妊娠糖尿病者胰島素治療可以使子女接觸胰島素,產生免疫耐受,從而降低I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

糖尿病人應該多吃什麼食物

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是適當減少總熱卡量,減少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的量(少於總熱卡7%),多吃蔬菜、水果。食物品種提倡多樣化,接近正常人的食譜。

在主食中要求粗細結合,如蓧麥面、蕎麥面、燕麥、玉米等,因其含有豐富的食用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不但可以飽腹,還可以降低血脂。當然,不排斥大米、白麵。大米粥因為長時間的熬煮成為糊精會吸收迅速,吃後血糖上升快,必須限制。

蔬菜類可選擇的種類多,綠葉類的蔬菜、海帶、蘿蔔、苦瓜、冬瓜、黃瓜、絲瓜、香菇可任意選用。土豆、山藥、粉絲等限制食用,因為250克土豆相當於主食50克。每天必須保證250毫升的牛奶。肉食種類多,以瘦肉、雞肉、蝦為宜。

水果因為含糖量不同,必須分成三六九等。含糖低的水果如蘋果、杏子、草莓、無花果、柳丁、獼猴桃、柚子等屬於上乘,每200克的熱量相當於25克主食。西瓜500克相當於25克主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包括荔枝、鮮棗、椰子以少吃為好。

血糖正常的人,可以吃低糖水果200克;血糖高的病人,如果空腹血糖10毫摩爾/升,餐後血糖12毫摩爾/升以上,水果必須限制。吃水果的時間要在午餐和晚餐之間。

禁用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的內臟、黃油、魚子、肥肉,還有油煎、油炸的食物,以及雞皮、鴨皮等。

心理治療方法

 “心胸豁達、病癒三分”,一語道出精神因素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保持思想樂觀,情緒穩定,心胸寬廣冷靜處事,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精神緊張,焦急憂慮,發怒恐懼,增可命名病情加重。

在糖尿病患者及其易感人群中,由於他們不穩定的個性,在重大的負性☆禁☆生☆禁☆活事件發生時,產生的不良情緒,如憤怒、焦慮、沮喪、失望、憂鬱作為應激心理反應,已成為糖尿病發生與失控的一個原因。

因此,在糖尿病綜合治療和糖尿病人的康復保健中,應當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

進行心理治療的重要內容是,向患者和家屬宣傳糖尿病的病的知識,鼓勵患者消除悲觀情緒,正確對待疾病;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秩序,堅持體育鍛煉,每天讀書看報;幫助患者充實生活、學習養花、種草、下棋、繪畫等;

要幫助患者學會自我情緒的調節,遇到不良刺激時,要通過自我安慰的方式轉移注意力,達到一個新的心理平衡。

在許多糖尿病患者中有程度不同的焦慮症,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病人。遇到這種情況,除自我調節情緒外,不妨服少量安定。安定的首要作用是抗焦慮,它在這方面的作用很獨特,一般用安定2.5毫克(1片),白天服1-2次,而不是晚上用。經過一階段的服藥,焦慮即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