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總是忍著不便便怎麼辦?

每個寶寶的排便習慣也不同,有些可能較密,有些則較疏,總括而言由一日排便兩、三次至一星期排便三次,亦屬正常。父母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掌握寶寶的排便習慣。若發現寶寶的排便次數突然減少,例如本身一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就要留意糞便的質地和形狀,如果糞便仍然軟身,呈腸狀,也不算便秘,父母不用過份擔心。

那麼怎樣才算是便秘呢?若寶寶一星期排便兩次或少於兩次、大便質地又幹又硬,呈粒狀如石春般、寶寶排便時哭泣, 都是便秘的徵狀,若寶寶大便沾有血絲,更有可能因大便太硬,引致肛門損裂流血。

不過發生在寶寶身上的多是功能性便秘,即非寶寶的腸道、肛門或神經系統出現問題,而是由其他因素如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等間接引起。而幼兒便秘的主因,多是排便時曾有不好的經驗,如排便疼痛,引伸習慣性忍大便的行為,漸漸形成慢性便秘。醫生強調忍大便的行為是一個惡性循環,寶寶愈忍,便秘問題愈嚴重,排便愈困難,寶寶就愈抗拒排便。

忍大便有因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忍大便,家長應先瞭解清楚寶寶忍大便的原因。

腸道不適應

若父母開奶的方法不當,奶粉太多、水太少,以致奶水過濃,糞便就會變得幹硬,難以排出。此外,寶寶開始轉吃半固體食物時,腸道一時間還未適應飲食習慣的轉變,或會出現短時間的便秘問題。

排便有壓力

幼兒開始戒片時,若父母過度催迫幼兒學習上廁所,容易令幼兒對排便產生恐懼或形成心理壓力,促成忍大便的習慣。

大便囤積致失禁

若寶寶習慣了忍大便,糞便長期囤積在直腸內,有機會擴闊直腸,令寶寶感覺不到便意,便秘問題愈來愈嚴重,後來的軟身大便就會因被囤積的糞便阻塞而液體化,穿過硬身大便,從肛門滲出來,引致失禁,所以寶寶忍大便的行為必須糾正!

如何解決寶寶排便問題

多喝水助軟化

要有效解決寶寶便秘問題,不再慣性忍大便,首先要消除寶寶排便時的不適及疼痛,以及對排便的抗拒。父母應多喂寶寶喝水,以增加體內水份,軟化大便。寶寶于六個月大前, 可在奶與奶之間增加喝水量。六個月後,寶寶 開始轉吃米糊時,可讓他喝點果汁,如蘋果汁有助通便,亦可慢慢讓他嘗試進食不同的水果蔬菜。

建立如廁習慣

父母應觀察和留意幼兒的排便情況,教導幼兒建立正確的如廁習慣和態度。飯後時間容易有便意,父母可設一個固定時間讓幼兒坐廁盆,學習上廁所,但切忌過份催迫幼兒排便。當幼兒成功排便後,應給予讚賞和鼓勵,以消除幼兒對如廁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