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真的大舌頭?需要“剪舌筋”?

知道什麼是“大舌頭”嗎?最近,不少家長帶著剛剛會牙牙學語的孩子來醫院諮詢,“孩子說話像含著塊蘿蔔,含糊不清,是不是大舌頭?是否需要‘剪舌筋’”?到底“剪舌筋”是怎麼一回事?

嬰兒並非一出生舌頭就正常

不知從何時開始,舌系帶過短這個概念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致很多孩子1歲左右剛學說話,只要說話不清楚,父母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是舌系帶的問題,會帶著孩子到醫院要求割舌系帶。其實只有很少數發育不正常的兒童才會出現舌系帶過短需要剪的情況。

舌筋,是舌系帶的俗稱,即孩子張開口翹起舌頭時在舌和口底之間的一薄條狀組織。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在發育過程中,系帶會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所以嬰兒並非一出生舌頭就伸轉自如,而是從短小到剛能夠吸吮,之後由於喝奶、言語需求所迫開始退縮,經過長達數年的口腔活動與練習,舌尖逐漸遠離系帶,走向正常。

所以,嬰兒出現舌系帶“過短”的情況,只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不應認為不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乳牙的萌出,舌系帶會逐漸變得單薄而鬆弛,舌的活動度也會變得更加靈活,舌系帶就不短了。

真正的舌系帶短,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主要表現為舌頭不能伸長到口外,或往上不能接觸上唇;舌前伸時,因舌系帶短拉著舌頭,嚴重者影響吸吮,影響語音清晰度和學語。人們俗稱為“大舌頭”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是否真的“大舌頭”?2歲後才能確診

判斷舌系帶是否真的過短,最好觀察小兒到2歲以後,此時舌尖開始逐漸遠離系帶。如果確實因為系帶過短,舌不能前伸到口外或舌頭背面有凹陷,可以找醫生診斷。

另外,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發音不准、吐字不正固然與舌系帶過短有關,但這不是發音不准的唯一原因。舌系帶過短,一般僅影響孩子對某些字的發音不準確,對整個發音不起主要作用。造成發音不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一是先天性生理缺陷,比如先天性唇裂和齶裂、牙齒缺失或畸形以及舌系帶過短等;

二是後天疾病所致,比如孩子小時候因神經系統疾病致使發聲器官運動不協調、因聽力受損等情況造成聽不准音而無法正確模仿、大腦發育障礙等都可以引起發音不准。

此外,3歲以前的孩子詞彙量逐漸增多,他們很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也常常有發音不准的現象,特別是一些較複雜的音,比如含有l、r、ch拼音的字。這是因為他們剛學會說話不久,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聲器官尚不成熟,或是在學說話過程中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

舌系帶過短的孩子 4歲後再手術

舌系帶過短可以手術治療,但時間不宜太早。過早手術(尤其是2-6個月大時),易導致手術傷口的瘢痕形成,這樣有的孩子必須做第二次手術。而且,手術中孩子多半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誤傷,也容易合併感染。另外,過早手術給孩子心理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甚於身體上所受到的傷害。

目前對於舌系帶過短的孩子,推薦的手術時間為4-5歲。這是因為舌系帶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向後移位。即使舌系帶過短,經過訓練也能得到改善,大多數兒童不會發生功能障礙。況且孩子的發音與聽覺功能、語言環境、智慧發育、發音程度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在4周歲時才日趨完善。因此,對4歲以前或更年幼的孩子可以進行觀察與隨訪。

專家強調,如早期發現孩子有舌系帶方面的問題,不要盲目地過早去“剪舌筋”。最好經過專業人士的判斷或者進一步觀察,同時進行相應的舌運動訓練或者言語治療,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不需要挨這一剪子。

孩子發音不准,日常預防要做好

1、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讓孩子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因為小朋友之間更容易學習和溝通。

2、在教孩子學說話時要以實物為主,這樣孩子會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而且在教的過程中要多對孩子進行提問,因為提問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促進語言功能的發育。

3、不要猜孩子的願望,代替孩子說話,而是要引導他說出來,比如他想要什麼東西用手去指,您可以裝作沒看懂,引導他去表達出來,如果實在不說,您可以說一個字,剩下的由孩子來補充。

4、家長還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模仿是孩子學習說話的主要途徑,所以家長在對孩子說話時語速要慢,語調要輕,吐字要清晰,讓孩子聽清您發的每一個音。

5、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訓斥和責駡孩子,也不要逼著他去說,要多表揚和鼓勵他,慢慢的他就能學會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