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寶寶2個飲食原則
“敏”寶寶2個飲食原則
“敏”寶貝最易出現的狀況:
皮膚問題:皮疹、濕疹、丘疹、蕁麻疹、風團、瘙癢;
消化問題:胃熱、腹瀉、腹痛、嘔吐:
呼吸問題:咳嗽、咽喉癢、口唇腫脹、鼻炎、流清鼻涕、氣喘、胸痛;
五官問題:視物模糊、眼瞼浮腫、眼結膜充血、流淚。
特別小心:
個別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食物引發“敏”寶貝4個主要因素:
1、源於消化道發育不成熟,胃腸黏膜屏障的保護能力尚較孱弱,免疫性保護機制發育不成熟。腸壁的通透性較大,當某些食物不經過腸道消化吸收而直接進入血液中,形成組織胺、5-羥色胺等過敏毒素,刺激機體產生過敏反應。
2、寶貝機體對某些食物的特殊成分無法適應引起的。如有些寶貝吃草莓、巧克力過量就出現過敏,而適量食用則無問題;或者因食物添加劑所致,如味精能引起風疹、苯甲酸酯可引起蕁麻疹等。
3、遺傳因素所占比例較大。父母中一方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食物過敏患病率為30%~40%,若父母雙方均患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患病率則高達60%~80%。
4、早產兒、足月小樣兒由於免疫機制發育不完善,更易發生食物過敏。
最易惹“禍”食物單
蛋白質類:牛奶和蛋是寶貝最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蛋白及有殼的海鮮(如蝦、螃蟹、牡蠣、扇貝等)。
水果類:荔枝、芒果、草莓等。
核果類:核桃、腰果、花生等。
豆類:扁豆、毛豆、黃豆、豌豆等。
香味菜:香菜、韭菜、芹菜等,但比較少見。
菌藻類:蘑菇、木耳、竹筍等。
蔬菜類:莧菜、土豆、萵筍等。
2、小心這些加重過敏的食物
冷食:會引起神經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症狀。
吃高熱量或油炸的食物:會加重過敏症狀。
刺激性食物:如芥末、生薑、胡椒和辣椒等會刺激氣管、鼻腔,使過敏症狀加重。
食物添加劑:名目繁多以及含有致敏物質的轉基因食品。
一、“敏”寶寶飲食原則:母乳餵養
原因分析: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在1歲以內,特別是剛開始添加輔食4~6個月。為了避免或儘量減少寶貝食物過敏的發生,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尤其是有過敏家族史的寶貝,格外強調頭4~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而且應堅持喂母乳10~12個月。
支持理由:母乳攜帶多種對過敏有制約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及抗體,可以保護寶貝免受多種過敏性疾病的困擾。母乳富合分泌型抗體,這種抗體可直接對抗腸道中吸收的抗原,如牛奶蛋白質等。母乳中還包含有能增進胃腸道成熟的表皮生長因數,可促進寶貝胃腸的發育成熟。
二、“敏”寶寶飲食原則:科學餵養
嚴格安排添加輔食的時間。過敏體質寶貝添加輔食的時間宜稍晚些,由一般的生後6個月推遲到8個月後,已發生過敏症狀的寶貝須推遲到9個月再開始添加為妥。
提醒:要推遲乳製品、蛋、魚蝦、堅果等容易致敏食物的添加時間。輔食添加時間講究。
嚴格挑選輔食品種。過敏寶貝生後第一年間要以易於消化而不致敏或低致敏的食物為主,米粉可作為試食的首選食物,其次是薯類,繼而是蔬菜、水果,然後再試食肉、魚、蛋類。總之,輔食添加的順序依次為穀物、蔬菜、肉、魚、蛋黃等。
提醒: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後才提供。
嚴格控制量的遞進。從一種開始,經過試食、適應、喜歡等環節後再轉入新食物的試食,目的是及時發現有無食物過敏,以減少盲目添加帶來的不良後果。同時,一種新食物的試食量也要從少到多,開始約5~10毫升,以後逐漸增大至30~40毫升,穩步推進,直到正常進餐量為止。
提醒: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
寶寶飲食過敏,媽媽們一定要為寶寶細心挑選食物,科學餵養,這樣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