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管教孩子父母易犯的6個錯誤

父母忽視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形成習慣。因此,不要以為這只是個階段行為,應該盡可能早的予以糾正。

壞榜樣:父母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畢竟,孩子模仿的都是他們日常見到的。因此,父母在開始計畫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最好能先嚴肅審視自己的行為。
並非針對不良行為: 對於寶寶的一些不良行為,一次只針對一個予以糾正效果最佳,最多不能超過兩種。而且,計畫越詳細具體越好。不要說:“不要這樣做。”相反,要給孩子詳細指出來你希望他能改正的行為,比如“不要頂嘴。”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改正。
並不準備糾正不良行為: 父母一旦認為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好,就需要有個固定的糾正計畫來予以制止。這項計畫必須包括:
(1) 指出孩子的不良行為是什麼;
(2) 詳細列出如何糾正這種壞行為的條款;
(3)指出新的替代行為;
(4) 如果孩子繼續這種行為會有何懲罰措施;
沒有教會孩子替代行為: 除非能夠有替代行為,否則孩子永遠不可能改掉某種行為習慣。想想看,如果你告訴孩子要停止做某件事,他會怎樣做呢?如果沒有替代行為,孩子就很容易繼續先前的不良行為。
獨自進行:大錯特錯! 孩子還可能會在其他照顧者面前故技重施,如在配偶、祖父母、保姆、老師或教練面前。因此,父母在實施糾正計畫時,預先與這些人進行溝通。大人之間溝通的越充分,孩子的行為就越容易儘快糾正。
不能嚴格按計劃進行: 學會新的行為並形成習慣通常需要至少21天。因此,父母在執行糾正計畫時,至少要堅持3周時間,只有這樣,你才能看到孩子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