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是什麼導致兒童暴力行為


是什麼導致兒童暴力行為


3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 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 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還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或者把打人當作好玩,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1、吸引別人注意。


有的寶寶有很強烈的表現欲,在不被人注意的時候,就喜歡做一些小的“暴力”動作,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打別的寶寶一下,抓一下媽媽的頭髮,欺負一下小寵物等等。


2、要求不能滿足。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對寶寶是有求必應,突然對寶寶的要求不能滿足時,一些寶寶就開始發脾氣,甚至出現一些暴力動作。


3、家庭不和睦。


有少數父母本身舉止不文明,雙方愛吵架,甚至打架,摔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親密的人為模仿對象,如果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衝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現問題,經常用暴力解決,而不是講道理的話,孩子就會從中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4、彌補語言的不足。


有的寶寶可能在語言表達方面不是很好,在受到別的寶寶語言上的“攻擊”時,無法用語言“還擊”,因此採取一些暴力行為來維護自己。


5、模仿成年行為。


小寶寶的心理其實是會想很多東西的,在1~3歲的時候正是寶寶模仿行為的黃金階段,在一些時候寶寶的暴力行為有時候是來源於模仿。別以為寶寶周圍的暴力行為對不懂事的寶寶沒有任何影響,讓寶寶總處於暴力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寶寶的暴力心理,心理是行為的起因,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生活的環境。


不管怎樣,發現寶寶的暴力行為時,首先要教會孩子保持冷靜,明確問題,讓孩子選擇一個解決的辦法進行嘗試,千萬不能以暴制暴,應多和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