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應付寶寶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當寶寶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表現,一旦處理不當,將對寶寶日後的人際互動與生活適應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父母親應掌握正確的態度與方法,陪伴寶寶一起走過分離焦慮。

一般來說,寶寶的分離焦慮在6~8個月時出現,通常在1歲至1歲半時會比較嚴重,這與寶寶的表達能力增強、探索範圍擴大、分離機會增加有關。不過,隨著寶寶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對環境和自我狀態的掌握越來越有信心,分離焦慮的狀況就會逐漸改善。

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如何應付寶寶分離焦慮症

讓寶寶覺得安心才離開

在必須和寶寶分離的情況下,最好給寶寶一點適應的時間,建議父母先陪伴寶寶,直到他比較放鬆後再離開。當然,如果能預先讓寶寶有心理準備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預告”與“預先熟悉新事物”的習慣,就能讓寶寶在未來的生活歷程中更為順利。

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稚園是個有趣的地方,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這樣老師才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也可以玩遊戲,使孩子對幼稚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記得和寶寶說“再見”

父母要記得在分開時與寶寶說“再見”,這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承諾,也是對大人產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經處在焦慮的分離情緒中,也要記得跟寶寶說“再見”,因為這是與寶寶建立信任的好機會,千萬不要偷偷或強硬地與寶寶分開。

盡可能遵守承諾

父母要盡可能遵守自己對寶寶的承諾,即使真的無法施行,也應該及時讓寶寶瞭解自己的狀況,以免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

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稚園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不會做。寶寶的哭鬧與生活技能的缺乏有關係,尤其是在吃飯和睡覺的時候,自然也就想起媽媽了。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