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愛頂嘴 家長該如何是好?

孩子逐漸長大,就會以自認為對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不希望被別人否定。家長常常會認為這是孩子愛頂嘴的表現。但背後的潛臺詞,爸媽不可不知道……

家長老是抱怨,說孩子總是愛頂嘴,怎麼說都不聽。其實這個時候,父母的焦慮是能理解的。我們都希望培養出聽話的好孩子,而不是“小惡魔”,但是孩子愛頂嘴的背後,有這樣的潛臺詞,需要你知道。

潛臺詞1

“我長大了!”

當孩子頻繁抗拒爸媽的要求時,爸媽就應該要感到欣慰。為什麼?因為這恰恰是孩子證明自己成長的方式。想想吧,我們不可能養育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當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時,就是提醒爸媽,應該要換一種方式去對待他了。這個時候,爸媽就不要再包辦孩子的一切,而是採取商量的方式,多瞭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大人吧!

潛臺詞2

“爸爸媽媽,你們要以身作則!”

也許你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晚上跟孩子看電視的時候,突然把孩子趕走:“已經9點了,快去睡覺!”但是孩子就會不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看電視,我就要去睡覺?“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頂嘴了。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爸爸媽媽既然是孩子的好榜樣,那就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乖乖睡覺,自己也應該關掉電視;想要孩子不偏食,自己也不能挑三揀四;想要孩子不說髒話,自己也應該杜絕說髒話……家長只有積極地改正這些缺點,才能讓孩子認可並接納家長提出的要求。

潛臺詞3

“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孩子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可能會採取哭鬧、頂嘴的方式和爸爸媽媽僵持。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瞭解,這是孩子在測試你的底線。當你輕易妥協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讓你更加頭疼。正確的做法是,表達出你的底線,讓孩子明白,不行就不行。沒有第二種可能。

香港明星張柏芝有兩個非常聽話的兒子。曾經她在某節目中談及她的育兒觀。每次逛街,不管兩個兒子挑選了多少玩具,最後她都只能讓他們決定只買一個,兩人共用。而且,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她都不會妥協。慢慢地,孩子就算很想要買多一個玩具,他心裡都會清楚:”別做傻事了,媽媽不會答應的。“這恰恰就說明了,當孩子發現用吵鬧和頂嘴的方式沒辦法打破大人的底線時,他就不再用這種錯誤方式了。

潛臺詞4

“快點注意我!”

有些孩子聽不得家長的話,動不動就頂嘴,也許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比如家裡來客人了,爸爸媽媽想要孩子進去房間寫作業,孩子可能會頂嘴說”我就要在這裡看電視!“其實這可能就是孩子害怕被家長忽略而做出的偏激舉動。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懂得安撫孩子的心,告訴孩子你這麼做的理由。

潛臺詞5

“我的話是對的!”

想像你的孩子大吵著不願意戴你買的藍色圍巾,理由是它太醜了,戴出去一定會被同學嘲笑。這個時候,也許你覺得孩子這麼小,哪懂什麼審美觀,又或者害怕孩子受凍,而強行要孩子戴圍巾上學。其實何必呢?當孩子明確地說出”不“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理解下孩子說,”原來是這樣,但外面這麼冷,你有更好的辦法嗎?“這樣一來,就能跟孩子協商,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只要孩子做出他喜歡的事情,他就會高興,你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哪怕他要穿一件你覺得完全不能搭配衣服的外套,你也要暗示自己,“沒關係,孩子能保暖就好!”。

潛臺詞6

“我就是喜歡鬧!”

如果孩子真的在胡攪蠻纏,亂耍性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警惕是不是平時太過溺愛孩子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不要跟孩子比誰的聲音更大更激烈,而是停下來,用低語氣說:“我知道你現在情緒不好,但是有什麼事情,我們好好說。”或者是“我不喜歡你這樣講話,有什麼問題,你慢慢講,我覺得有道理的話自然會聽你的,好嗎?”

在孩子放鬆下來,點頭的時候,趁機摸摸他的頭,說:“真是個好孩子。來,爸爸/媽媽最喜歡你了。”孩子也會感覺到,原來爸爸媽媽真的不喜歡自己吵鬧,自然也就會慢慢避免了。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

一、 尊重孩子要求獨立的願望。

1、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幹,去摸,去想,父母盡可能為孩子提供活動機會,創造活動環境。

2、 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動,當孩子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設想,做了一件從來未做過的事,父母應積極支持,及時贊許。

3、 發揚家庭民主,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

二、 批評教育孩子切忌嘮叨。

父母對孩子的不當言行,有責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嚴肅的批評,但必須言簡意賅,切忌一味重複,喋喋不休。還要重視不言之教,運用行動、榜樣等引導孩子發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 注重與孩子的精神交流。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家長應學會經常聽聽孩子的意見,努力理解他們的感受,並用“我想……”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評價,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溫存、撫愛,從而樂於接受父母的意見。

四、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

家長要教育孩子尊重長輩,啟發孩子對別人的意見要多動腦筋,認真考慮後再講話,以培養穩重、忠實,善於克制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品質。

五、 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

1、 家庭成員之間要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樂的氣氛之中。即使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而是通過協商解決。

2、 家長教育孩子時,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而應以友善的態度啟迪孩子,避免枯燥的說教。

3、 不要求孩子立刻聽從家長所說的每一句話,而是給他們適當留有思考及情緒準備的時間,以防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

育兒小助手

爸爸媽媽們,重要的是耐心地幫孩子提高認知,合理溝通,而不是打罵孩子。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說,而是孩子理解了什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理解家長的心態,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