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愛吮指怎麼辦?如何糾正寶寶“吮指癖”

幼兒吮指通俗地說,就是年滿1周歲的寶寶吃手指。雖然“吮指”對嬰幼兒而言是常見現象,但並非可以時刻鼓勵。幼兒吮指有哪些表現?嬰幼兒為什麼愛吮指?家長只有瞭解了其中的真相,才能更好的保護寶寶不被吮指行為危害,健康成長。

什麼是幼兒吮指

幼兒吮指的是年滿1周歲的寶寶仍吸吮手指現象。嬰兒時期,寶寶通過“吮吸”的方式進食。所以,在這一時期,吸吮手指對寶寶而言十分重要,家長應加以鼓勵。但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不加節制的手指“吸吮”百弊而無一利。此階段,作為家長,要時刻留心判斷寶寶吸吮手指的可能性原因並加以限制,避免出現“吮指癖”。

幼兒吮指的表現

寶寶最初是通過小嘴巴來認識世界,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寶寶吃手、啃玩具等場景。看待幼兒吮指現象,家長第一步要明確,這是一個寶寶都會經歷的時期,從吸吮手到選擇性的吸吮手指,反而說明了寶寶有了大腦支配行為的能力。一般將寶寶吮指分為不同階段,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時期。

·嬰兒階段

1. 寶寶不滿3個月,只要觸碰嬰兒的口唇周圍,很可能引起“吸吮反射”。這是一種先天性的反射行為。所以不滿三個月嬰兒,常常會吸吮手指滿足吸吮要求。這種吸吮現象在人工餵養嬰兒中比例較高,這是因為家長通常不會讓孩子長時間吸著空奶瓶,所以對人工餵養嬰兒而言,吸吮體驗較少,需要通過吮指滿足心理需要。

2. 一般情況下,3―4個月後,嬰兒吸吮要求會逐漸減弱,6―7個月後將自然消失。家長要細心觀察,若寶寶在6個月以後才出現吸吮手指現象或者之前的“吸吮” 情況沒有改善反而加重,可能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需要自我安慰的徵兆了。家長必須細心觀察嬰兒各方面生活狀態,説明緩解內心的不安全感。

3.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不可忽視——長牙。寶寶一旦開始長牙,口腔內分泌出的口水就會增多,即將“破土而出”的牙齒會讓寶寶牙床不適,這個時候,寶寶會通過吃手“撫摸”牙床,讓自己舒服。

幼兒時期

當寶寶進入幼兒時期,通過不再靠吸吮滿足心理需要,尋找安全感。若1—3歲甚至更大的寶寶仍然不自覺的出現吮指現象,作為家長,要懂得留心觀察並適當干預。觀察寶寶在什麼情況下常吮指,每個寶寶吮指的時機不同,有的在焦躁、過慮、緊張時會通過吸吮手指鎮定情緒;有的寶寶會通過吮指幫助入睡。吮指時機不用,解決方法也不同,一旦吮指現象變得無限制,甚至影響寶寶牙齒發育,需要立刻矯正。

幼兒為什麼愛吮指

吮指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意義不同。

1.6個月前:吸吮需要

吸吮反射是維持生存的本能現象。不滿三個月的嬰兒為滿足吸吮的要求,常常會把吮指當做生理需要。

2.6個月後:自☆禁☆慰需要

若嬰兒出生6個月後,仍然存在吮指現象,此時,嬰兒不再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而是尋找一種心理安慰。一般情況,6個月的嬰兒就能夠感受世界,開始懂得喜怒哀樂,一旦離開父母懷抱或者熟悉的環境,變得很沒安全感,這個時候,很多嬰兒會選擇吸吮手指排遣憂慮。一旦出現固定吮吸一個手指,家長需要早一點干預。一旦出現“吮指癖”,對兒童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幼兒吮指的危害

一般情況下,吮指並沒有不好,但家長仍要謹慎觀察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幼兒吮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危害。

1.手指受傷

愛吮指的寶寶,手指常常被口水侵蝕,很容易受到損傷,發生蛻皮、感染,嚴重者甚至導致手指變形。另外,吮指容易對牙齒產生壓迫,影響牙齒健康生長,長期吮指可能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出現齙牙、牙齒閉合不良等情況,引發口腔問題。

2.細菌感染

寶寶天性好動,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時不時東摸摸、西動動,手指非常容易粘上髒東西。若手指在沒有清洗的情況下入口,容易將病菌帶入口腔,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

3.心理焦慮

寶寶依賴吮指,除了影響身體健康,對心理的影響會造成不良後果,通常情況下,容易產生焦慮、緊張、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危害很大。

糾正第一步:教育引導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於力認為,如果沒有什麼異常的症狀,應該以教育引導為首要方式,並注意經常幫孩子洗手,以防細菌入侵引起胃腸道感染。

第一步是父母自我檢查,有沒有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懷和體貼,讓孩子獲得愛和安全感。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和諧,對孩子的管教過於緊張或粗暴,孩子在外面或在家受了委屈,所處的環境和面對的人很陌生等等,都會使小孩產生恐懼、不安的心理,從而強化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對此,父母要做的是多關心孩子,儘量減少孩子無聊、寂寞的時候,溫和地引導他們理解吃手指的壞處,並鼓勵他們堅持改正。恰當的表揚和足夠的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仍然不聽,讓醫生告訴他們吃手的危害會更管用。

糾正第二步:轉移注意力

比起嚴厲指責、打罵,轉移注意力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讓孩子進行動手遊戲,讓他雙手都不得閒,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遊玩,讓他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逐漸忘記原來的壞習慣。對於小嬰兒,還可以做個小布手套,或者用紗布纏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張給孩子手指上“塗味”,比如黃連水、辣椒水等,以免影響孩子的胃口,黃連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吃多了還可導致腹瀉、嘔吐。

糾正第三步:適當補鋅

當教育引導和轉移注意力都不解決問題時,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微量元素缺乏。據介紹,一兩歲的小孩吮手指、亂咬東西、磨牙很有可能是缺鋅的表現,有些還合併缺鐵、缺銅、缺鈣。

缺鋅最典型的特點是“異食癖”,小孩食欲不好,卻喜歡吃不正常的東西,比如紙片、牆灰、泥土等。因為缺鋅會影響小孩的生長發育,這類孩子往往看上去頭髮黃、不長高,發育比正常小孩要落後。”於力說,對1-3歲的孩子,建議父母給他們適當補鋅。即使微量檢測說沒有缺鋅,也可以少量補。正常情況下,隔天喝一包葡萄糖酸鋅沖劑(可分次當水喝),連續喝1-2個月,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有利。父母若是覺得不放心,給孩子多吃海鮮產品也不錯,但前提是食欲好,能吃東西。

如何應對幼兒吮指

幼兒吮指行為需分年齡層區別對待。

1.0~6個月:鼓勵吮吸

對不滿12個月的寶寶而言,吮指是智力發育的信號,寶寶通過吸吮,大腦得以發育,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發育。此外,吮指也可幫助寶寶緩解緊張情緒。

· 怎麼鼓勵?

(1)適當延長餵奶時間

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適當延長餵奶時間,幫助寶寶增加吸吮體驗。母乳餵養同時,媽媽應該邊喂邊撫摸寶寶,通過溫柔撫摸的方式增加寶寶安全感。

人工混合餵養的媽媽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奶瓶和奶嘴。奶嘴口太大容易導致寶寶喝奶過大吸吮欲望得不到滿足。

(2)合理使用安撫奶嘴

新手媽媽若擔心寶寶因吮指造成病菌入口,可考慮使用奶嘴。不僅能幫助寶寶入睡,也能鍛煉吮吸能力。但需經常給奶嘴消毒,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6個月之後至3歲:尋找吮指原因

滿6個月的寶寶通常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愛吮指。這個時期,若寶寶依賴吮指,父母要注意尋找吮指原因。

· 如何應對?

(1)常陪伴,增加寶寶安全感

寶寶也很容易孤單,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寶寶。和寶寶遊戲玩耍、帶寶寶遊玩旅行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倍感溫暖,從而放棄吮指習慣。

(2)為寶寶找尋“玩伴”

父母可以幫寶寶準備適合集體遊戲的玩具,邀請其他小朋友和寶寶玩耍,讓寶寶從中體會到交友的樂趣,排遣孤單。如果寶寶本身性格較敏感,除了找小夥伴排遣孤單,建議家長給寶寶準備一個信賴的替代品。比如,給寶寶隨身攜帶由小玩到大的玩偶,可以代替吮指給他以安全感。

3.3歲以上:矯正“吮指”行為

若寶寶已滿3歲仍然改變不了吮指習慣,家長必須立即矯正,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怎麼辦?

(1)自我調整,滿足寶寶情感需要

建議家長首先調整自己心態,多讚美少批評,重視寶寶情感需求。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一旦寶寶開始吮指,家長可以適時做些其他事轉移寶寶注意力。比如發掘寶寶興趣愛好,當寶寶投入到感興趣的事務中時,吮指習慣可能會被逐漸淡忘。

(3)遵醫囑,心理治療或行為干預

若是寶寶吮指行為非常嚴重的,建議帶寶寶諮詢專業兒科醫生,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對症下藥。如果是心理問題,就嘗試心理治療。其他情況可通過佩戴矯正器等方法行為矯正,及早幫助寶寶戒掉“吮指癖”。

預防幼兒吮指的方法

從嬰兒時期,家長就可以開始預防寶寶養成吮指習慣。

1.媽媽最好採用母乳喂哺,哺乳過程中避免急躁,讓寶寶充分感受母親的溫暖。人工餵養也要選用合適奶嘴,洞口不宜過大過小。

2.不要長時間將寶寶一個人放在床上,避免寶寶因無聊而吮指。

3.一旦發現寶寶有吮指傾向時,轉移寶寶注意力或者用衣袖遮蓋住寶寶手指,妨礙寶寶吮指。

4.家長切記多陪伴寶寶。

給家長提供以下妙招,供參考:

1.選擇懸吊玩具、搖鈴等鍛煉手部能力的玩具供寶寶娛樂,讓其明白吮指不是唯一的“手部動作”。

2.讓寶寶接觸各種類型事物,提升認知能力。注意培養寶寶的興趣愛好,增加其除吮指外的其他注意力。

3.溫和生動的與寶寶溝通,避免被粗魯謾駡,加大寶寶心理壓力。面對幼兒吮指,父母尤其不能急躁,可先分析吮指原因,再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把大人的焦慮情緒帶給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