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做微商 家長買還是不買?
如果幼稚園老師做微商,作為家長,你會買嗎?日前就有網友爆料說,一位幼稚園老師在朋友圈裡賣童裝,承諾“買3套就贈送5張孩子園內的照片”;而且,老師還經常發一些家長買她東西的截圖,讓很多家長擔心:“啥意思?是不是非買不可?買的話,實際上我不需要這些衣服;但不買的話,她會不會故意怠慢我的小孩呢?會不會給他造成心理創傷呢?……”為此糾結的父母非常多。
其實,這種問題不在少數。類似的還有:送不送禮?會不會讓老師反感?但人家討好老師了,我沒討好,是不是就會對孩子不利呢?……這些話題,在家長群中比比皆是。但這並非是一道無解的題。
首先,幼教工作者中,“蓄意索賄不成就虐待小孩”的老師畢竟屬於極少數。絕大多數老師和保育員還是勤勤懇懇、對孩子懷有愛心的。所以,“沒討好老師就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幾率,本身就很低。
退一步來說,就算碰巧遇到這樣的壞老師,家長依然有很多辦法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平時多和老師溝通,對幼稚園的情況就會心中有數;和其他家長交流,可以做個參考比較。此外,孩子的表現最能說明問題——如果孩子上了一段時間幼稚園後,突然出現極度畏懼、沉默寡言、晚上做噩夢等情況,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不會表達,家長還可以通過遊戲、編故事、畫畫等方式瞭解。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有一個案例——家長說,孩子起初願意上幼稚園,後來突然不願意了。問他,他又不肯說,還時不時哭泣。所以把他帶去看心理諮詢。在沙盤室裡,諮詢師將孩子帶到沙具架前,說:“這裡有很多玩具,你可以隨便拿來玩。”於是,孩子拿了一個小孩形象的沙具,又拿了一隻老虎,用老虎把小孩撲倒了。諮詢師就問:“老虎是誰啊?”孩子說出一個老師的名字。後來,在諮詢師耐心引導下,孩子終於說出,老師對其他孩子有比較嚴重的體罰,他看著害怕,就不想去幼稚園了。於是,諮詢師又對孩子和家長做了輔導,並請家長和幼稚園方面溝通,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狀況也逐漸有了很大改善。因此,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並及時做出干預,家長是有很多辦法的。就算孩子一時受到影響,也不一定是“創傷”了。兒童是發展性個體,身體和心理的生長和復原能力都很強,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實際上,雖然很多家長擔心老師的表現,但說到底,幼稚園對孩子的影響力,遠不如父母那樣舉足輕重。例如,很多家長會擔心:“沒送禮,老師也許不至於虐待我的孩子,但會不會在小事上做手腳?比如,讓送禮的孩子當班幹部,或者給他們更多輔導,把我的孩子刷下去。這樣會不會給我的孩子蒙上陰影呢?”
遇到這種事,“陰不陰影”往往全看父母做人的態度。
如果在長期的親子互動中,父母善於肯定孩子的優點,而且對名利保持一份平淡,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有信心,會認定:“也許我一時當不上班幹部,一時成績上不去,但父母還是很愛我的。我不必擔心。”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被暫時的得失影響,不容易被外人的勢利所傷——往往這樣的人,會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中獲得最終的成功,人生也會比較快樂。
但如果在平時養育中,父母就對孩子寄予過高期望,巴望孩子學習好、當幹部,好為自己長臉爭口氣;動不動就說:“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就是為了你,你要好好表現才對得起我們。”不難想像,這樣的孩子會非常功利,因為他知道,父母的愛就是功利的、是附帶苛刻條件的,“如果你表現不好,就對不起我們,你就是個罪人,不配獲得我們的愛”。
在這樣的威脅下,孩子對頭銜、成績、“誰高誰低”會非常看重,內心繃得很緊張,萬一遇到一個勢利的老師,對他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但這種事,要扯到病根,明顯還是落到父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