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疰夏”夏季熱 開胃是關鍵
一到夏季,原本活蹦亂跳的寶寶開始打蔫兒,不愛玩也不愛吃,還總犯困,大便也稀了。但是,到醫院去檢查卻找不出病因。這是為什麼?寶寶的症狀,中醫稱之為“小兒疰(zhù)夏”,兩三歲的寶寶最易“中招”。雖然它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寶寶卻沒精神、沒食欲。
一.何為小兒疰夏?
疰(zhù)夏是嬰幼兒時期的特有疾病,以1~2歲者最多,3歲以上發病較少。中醫又稱之為“小兒夏季熱”,西醫謂之“暑熱症”。
二.小兒疰夏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夏天氣溫愈熱,體溫愈高,而且發熱不退,病程可長達2~4個月,多數患兒皮膚灼熱無汗或少汗,煩躁不寧,口渴多飲,小便頻多,一晝夜可達數十次,待到秋涼後發熱不治自愈。而且痊癒後身體良好。
三.小兒疰夏飲食禁忌
中醫認為,暑必傷氣,津氣耗損,肺胃陰傷,所以疰夏患兒適宜食用清淡多汁的新鮮瓜果蔬菜和容易消化的多汁多水食物,以及清補滋養涼潤和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和溫熱性質的食物,以及煎炸炒爆熏烤上火的食物。
四.小兒疰夏 開胃是關鍵
小兒疰夏可以讓小寶寶多喝些解暑開胃的湯,例如用紅棗烏梅煮湯吃,口味酸甜,又能補氣、酸斂開胃,對於體弱的寶寶來說再合適不過了。而荷葉、絲瓜葉與西瓜皮煮湯喝,可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開胃消食、潤肺。除了喝湯,給寶寶多吃點兒酸性食物也能防治小兒疰夏。山楂糕、果丹皮都有開胃健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