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粒種子 別指望他和別人一樣
長時間來,我們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完全可以按照我們成人的意願來描繪、設計他的未來。我們這代人,不少就是被上一輩當成白紙,畫得“亂七八糟”的。所以,很多人退休時認為,幹了一輩子的職業,不一定是自己最拿手的。臨終前會覺得,今生幹點別的,也許能比現在更好。
多少年來,無論學校還是家庭教育,就是不肯承認差異,更談不上尊重差異,欣賞差異,即使偶爾認識到,也束手無策,無所作為。不知什麼時候,教育弄成了孩子苦、老師累、家長煩、社會怨的境地!
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座座機械化、粗放式批量生產的工廠,在生產相同規格的產品,把孩子“一鍋燉”,且用得都是高壓鍋,孩子本身的個性、基因和應該有的快樂、幸福,就這樣徹徹底底地被“燉”沒了!
我們的父母,在社會“追求成功”的核心價值驅動下,孩子成績好,可以“一俊遮百醜”,成績不好,則“一醜遮百俊”。孩子長大要比自己強,要比別人強,不斷地攀比,讓無數的父母,患上了程度不一的教育焦慮症: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
其實,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粒種子。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一娘生九子,連娘十個樣。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就帶有獨一無二的基因和密碼。教育是發現,如果稟賦被激揚,密碼被破解,孩子就可以輕鬆立世,暢享人生,“揚長”遠比“補短”更易成功!
孩子是種子。生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土豆,不要與冬瓜比胖;是辣椒,不要與豆角比長。即使父母是土豆,孩子是豆角,縱然兩人都姓“豆”,也不能期望都長得一樣,因為土豆和豆角,壓根就不是一回事兒。 “不要指望,麻雀會飛得很高。高處的天空,那是鷹的領地。”“成為最好的自己”遠比“攀比和模仿他人”更加幸福!